第5版:品牌山西周刊

晋城:打造一张靓丽的体育名片

  • 近几年,晋城市全民健身俨然成为社会风尚。图为市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本报记者刘业飞摄

  •   19个大项211个小项,近3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前不久,晋城市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开幕,这也是此项赛事举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届城市运动会,晋城首创市县两级全域办赛模式,全面展示了晋城市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新成果和全市人民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样一届综合性体育盛会,也唱响了晋城市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十三五”以来,晋城市将体育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全面发展,一项项品牌赛事的举办、一个个健身场地的落成,让这座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美誉的城市又增加了一张靓丽的体育名片。

    全民尽享运动乐趣

      11月的晋城虽然寒意逼人,但是晋城市体育场内人潮如海,不少市民在这里散步、慢跑、跳绳,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45岁的晋城市民刘家强每天晚上都会来体育场锻炼。“每天晚上来这里锻炼的人特别多,快走几圈,再慢跑十五分钟,这个习惯我已经坚持了6年了。”刘家强边走边对记者说,早晨时间紧张,他就选择每天晚上锻炼一会,这几年坚持下来体重下降了30多斤,整个人精神了许多。
      10月1日,晋城市体育场田径场改造完毕,以崭新的面貌免费向市民开放。开放以来,从青年人到老年人,在这里健身锻炼的身影随处可见。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改造升级后,体育场内增加了运动元素、反光漆、夜光灯带、便民衣架、座椅、直饮机等设施,就是为了给运动爱好者和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温馨、便捷的健身环境。
      近几年,晋城市全民健身俨然成为社会风尚,科学健身成为时尚,体育运动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紧挨晋城市体育场的泽州公园内,特意设置了一条健身长廊。早上6点,63岁的王大爷就来到公园,逐一在健身器材上拉伸筋骨。“这些器材很不错,转转腰、提提肩膀,生命在于运动。”王大爷笑呵呵地说。
      记者了解到,晋城市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编制印发了《晋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将全民健身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明确市、县两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全部用于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发展。2016年-2020年,全市体育性财政支出9007.6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6657.85万元,体彩公益金支出5650.36万元,年均增长21.2%。
      “十三五”以来,晋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争取中央、省、市、县资金9812万元,实施了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拆装式游泳池、移民新村等工程,扩大了该市体育场地面积。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9088个,场地面积54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平方米。

    借品牌赛事提高城市美誉度

      “这样的高标准场地,可以让晋城承办更高规格的比赛,自然会提高城市的美誉度。”10月8日,国际足联注册工程师、广州兰博斯魄工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周杰灵对晋城市体育场的足球场地进行了严格测量,这块场地是按照国际足联认证标准修建的,他特意从广州过来对场地进行测量验收,各项数据都达到了相关标准,很快就可以颁发认证证书。
      周杰灵说,达到国际足联认证标准的足球场地在全国也为数不多,晋城市率先迈出了步伐。
      高规格的体育赛事需要高标准的场地,这样的体育赛事又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今年国庆期间,山西(晋城)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暨山西省第二十九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在晋城举行,来自全省各地59支代表队的近八百名职业、专业和业余体育舞蹈运动员汇聚一堂,在数百个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争夺年度锦标。
      这只是晋城市承办的品牌赛事之一。落户晋城的国际职业围棋“名人之家”邀请赛、“全国围棋之乡”分站赛等围棋类赛事已成品牌。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山西省第十三届传统武术比赛、山西省第十五届省运会跳水比赛、海峡两岸初中男子重点篮球队交流赛等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一次次让晋城在全国亮相。
      近年来,晋城市努力打造高水平体育赛事基地,全力打造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品牌,积极主办、承办各项高水平赛事,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发展体育产业,晋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晋城共举办市本级竞赛300多项(次),参赛运动员达到10万人(次)以上。各县(市、区)举办县级竞赛400多项(次),参赛人数达到12万人(次)以上。一项项体育赛事的举办,逐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体育+”让晋城经济活力四射

      亮出城市的体育名片,体现的是城市对体育价值的认可,体育产业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晋城市各类品牌体育赛事背后衍生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文体旅”融合不断升级,有效推动了体育与旅游、文化融合,体育赛事活动拉动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显现。
      “体育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有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当下,马拉松赛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运动,还可以带动一座城市的经济,晋城举办马拉松比赛也可以创新,完全可以借助优势打造古堡马拉松赛事。”晋城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春俊说,积极倡导“体育+”模式,通过体旅融合、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育+互联网多业态深度融合,不断挖掘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新引擎。
      “晋城虽然在积极打造体育名片,但是晋城的体育市场主体活力还不是很足,体育消费的潜力还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范春俊介绍,晋城市体育场的整体改造已经摆上日程,建设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高标准体育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一场场体育盛宴。
      全民健身工作是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民生工程,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了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尤其是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涉及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体育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等。
      晋城市也牢牢抓住了打造体育名片的优势,“十四五”时期,将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深化体育领域改革,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组织网络,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培训体育消费产业,加快体育设施建设,依托“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不断深化强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体育产业和康养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刘业飞 实习记者李京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1-21期

    • 第2021-11-20期

    • 第2021-11-19期

    • 第2021-11-18期

    • 第2021-11-17期

    • 第2021-11-16期

    • 第2021-11-15期

    • 第2021-11-14期

    • 第2021-11-13期

    • 第2021-11-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