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环(环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一带(汾河景观游憩带)旅游产业总体布局,打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全力提升旅游要素市场品质,叫响“锦绣太原”八大旅游品牌……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发展格局,推动太原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太原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打造“锦绣太原”旅游品牌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太原市将从科学规划、创新方式、提振消费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旅游要素市场品质,续写太原文旅新篇章,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构建一环一带旅游产业总布局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太原市编制《太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一环、一带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努力打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倾心培育“锦绣太原”旅游品牌体系。
《意见》提出,“锦绣太原”八大旅游品牌,涵盖历史、自然、红色、乡村、康养等主题,分别是“古都晋阳”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千年府城”府城历史文化旅游、“生态西山”西山生态文化旅游、“诗意汾河”汾河文化旅游、“红色太原”红色文化旅游、“太原制造”工业文化旅游、“田园并州”乡村田园旅游、“清凉太原”休闲康养旅游。
据了解,目前,太原市一环一带的雏形已经显现。其中,东西山旅游公路已建成230公里,辐射面积995平方公里,包含上百个景区点。同时,随着汾河四期等工程的推进,汾河景观带的长度也在不断拉长,所涵盖的景区也在持续增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和“古都晋阳”晋阳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等八大旅游品牌,被列入太原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具体工作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中。
提升旅游要素市场品质
为了让国内外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贴心、“行”得安心、“购”得舒心、“娱”得开心,《意见》提出,太原市将充分利用景区、古城、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等载体,支持老字号、非遗项目、传统小吃等企业和传承人入驻,并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面食节、啤酒文化节等各类活动,深挖太原本土和山西全省的特色美食和康养文化,不断满足太原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多层次的饮食消费需求。
在培育高规格住宿产品方面,太原将积极引进国际饭店业前50强、国内旅游集团前20强品牌,推进主题文化酒店和特色精品酒店建设。同时,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引领鼓励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等企业建设网络旗舰店。
在打造演艺精品方面,太原将实施“1+2+30+X”行动计划,即在《如梦晋阳》“1”台演艺的基础上,邀请国内优秀创作团队再规划“2”台大型演艺,同时围绕主要景区创作“30”台以太原优秀历史文脉为背景,思想深、质量高、艺术精的小型舞台作品,吸引更多微演艺(“X”)项目,按类型常年在景区点、旅游休闲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演出。
与此同时,太原市还将完善景区景点间的交通接驳系统,开通车站等交通枢纽与全市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等复合功能的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线路,把公路从通道变成旅游目的地。
培育旅游业新增长点
《意见》明确提出,为彰显太原城市特色与魅力,努力让旅游要素齐全,太原市将在旅游消费集聚区、“夜游太原”品牌打造、文旅惠民消费等方面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太原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建设,落实特殊时段国有景区门票减免等政策,支持太原古县城、钟楼街等景区、街区创建高等级景区以及国家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文旅消费潜力,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
将打造“夜游太原”品牌。优化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依托太原古县城、钟楼街、长风商务区等景区、街区,培育一批业态多元、吸引力强的优质夜间消费项目和特色产品,支持太原古县城、晋阳湖景区、方特主题乐园、长风文化商务区创建国家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将持续推进文旅体惠民卡(券)、太原旅游“一卡通”发放使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扩充参与景区和商户,培育壮大新型文旅消费群体,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带动文旅消费扩容升级,不断彰显独具魅力的太原文化影响力和特色鲜明的太原旅游吸引力,努力将太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文旅休闲目的地。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