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阳高县东双寨村:大棚产业托起致富梦

  • 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新大棚。史亮摄

  •   “种大棚比种大田要划算,一般都是种西红柿和黄瓜,今年一茬西红柿的毛收入就有四万元左右,利润高了,我们就更有奔头了,还想再承包一个大棚!”12月5日,塞北大地寒风刺骨,大同市阳高县狮子屯乡东双寨村村民徐利军这个冬天却未曾闲着。
      2009年东双寨村就建了45个日光温室大棚,2018年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又新建210个移动大棚,给贫困户分棚到户,让他们拔掉了穷根,尝到了种大棚的甜头。今年,村民集体向村委会反映,想要通过种植温室大棚来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村委会认真讨论研究,并向乡里汇报了这件事,乡党委、政府向县里申请了资金再新建80个日光温室大棚。
      “这批日光温室大棚正在组装焊接钢架,估计到月底就能分棚到户。”东双寨村党支部书记谷爱军每天都要到日光温室大棚建设现场叮嘱工人们把好质量关。他说:“村民们都盘算好了,大棚分到手后,马上就着手准备冬季这一茬黄瓜。”
      说起村里的大棚产业,谷爱军十分自豪地说:“自从村里建了大棚,家家户户都在忙忙碌碌地赚钱,以前是有想法没办法,有了大棚之后,只要肯干,就能有个好收成。”
      村民贾光华深有体会,提起大棚,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自从我们村发展了大棚产业,我就看到了赚钱的路子,种出来好菜还得有个好价钱,我成为了蔬菜经纪人,负责联系买秧、种植技术和后期销售。”
      “镇里给建的这批日光温室大棚,我们是按照一个棚一年五千元的价格租的,一租就是十年,等交到我们手里的时候还送膜和棉被,我们只要安心种地就行。虽然需要拿出五万元来付租金,但收入就在眼前,想种的人多着呢!”谷爱军骄傲地说。
      现在东双寨村的大棚不只分给本村人,还分给从汪屯村、西双寨村移民搬迁来的脱贫户。大家搬来后,不仅住得好,还有了自己的产业,移动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解决了他们的收入问题,村民们都觉得搬来以后生活变好了。
      “以前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秋收完闲了下来,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聚在一起闲聊的人。自从有了大棚,大家都去地里刨‘金子’去了。街上的人少了,但村民们的腰包却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谷爱军感慨万分。

    本报记者杨晓明 通讯员雷丹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10期

    • 第2021-12-09期

    • 第2021-12-08期

    • 第2021-12-07期

    • 第2021-12-06期

    • 第2021-12-05期

    • 第2021-12-04期

    • 第2021-12-03期

    • 第2021-12-02期

    • 第2021-12-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