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是什么?具体工作要干什么?怎么干?”11月23日,刚刚当选吉县柏山寺乡马泉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的吕东明,急匆匆走进农村(社区)“领头雁”培训班西岭培训基地,在县委组织部长开班动员的讲话中热切地寻找答案。和吕东明一样,该县74名新任村(社区)“两委”主干一起在培训中充电赋能,以全新状态踏上新的征程。
吕东明曾担任柏山寺乡马泉头村委副主任,依托自己开办经营速凝剂生产加工厂的丰富经验,一直积极探索村企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力求实现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果。当看到培训班课程设置表,他激动地说:“培训班设置了很多发展集体经济的实用型课程,对于我们村党支部正在筹划的药材种植试点工作帮助很大,解决了很多具体操作上的疑惑,特别‘解渴’。”村(社区)“两委”换届完成后,该县及时举办农村(社区)“领头雁”培训班,帮助大家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提升本领,更好地找准路子、挑起担子。
选举产生的472名“两委”班子成员中,新进入“两委”班子197人,交叉任职126人。为了让新任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掌握工作方法,该县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县委组织部从县直部门择优推荐一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乡村振兴具有专长的优秀人才,乡镇党委从乡镇机关、站所、农村择优推荐一批“老乡镇”“老支书”“田秀才”,纳入帮带导师“资源库”,根据导师的优势特长进行“点穴式”选派,帮带年轻和新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传授农村工作思路和经验,助其少走弯路、稳步成长,在推动农村(社区)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更大作为。
中垛乡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冯东霞是一名“80后”回归人才,有着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迫切想为南坪村办实事、作贡献。“以前在企业工作较多,当上村支书后,对如何发挥村支部的带头作用、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里没有底,县委组织部实施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导师帮带制’真正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冯东霞说。
换届后,该县新当选的73名党组织书记中72人按照法定程序实现了“一肩挑”,占比98.6%。平均年龄44.45岁,较换届前平均下降9.31岁;35岁左右16名,45周岁及以下3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55名;女性4人。选举产生的472名“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66岁,较换届前下降7.04岁;35岁及以下136人,45周岁及以下26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193人;女干部115人。由此实现了“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年轻干部、文化素质、“一肩挑”、女性干部占比升高和平均年龄下降“五升一降”的目标。
为确保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干得好、走得稳,该县还将继续开展“铸魂提能”“后续建设”“关爱暖心”“开门办事”“青蓝帮带”五大行动,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后半篇文章”,为建设美丽吉县、幸福家园蓄势赋能。
本报记者张文华 通讯员窦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