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袁月圆:巧手制作传统乐器

  • 袁月圆正在调试新制作的二胡。李恒摄

  •   一手按弦,一手运弓,优美的曲调从指缝间溢出。无法想象弹出这悠扬曲调的人,竟从没系统学习过任何乐理知识,而且他手中弹奏的乐器都是自己制作的。这位“能人”就是长治市上党区西火镇断炉村50多岁的袁月圆。他痴迷乐器制作已经40余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乐器达人”。
      近日,记者在袁月圆的工作室看到,他正在赶制榆林的一批订单,地上、桌子上堆满了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墙壁上还挂着刚完工的二胡。“二胡的构造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它的制作工艺却十分复杂。锯木、刨形、画线、钻孔、拼装、上弦、涂漆、调音,每一步都是精细活。”袁月圆边做二胡边对记者说。
      说起对乐器的热爱,袁月圆说,他的父亲精于乐器制作,耳濡目染,他也迷上了这一行当。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18岁便学会了二胡、唢呐、笛子等乐器的制作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乐器制作工艺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于是,除自己摸索着改进制作工艺外,他还经常外出学习、拜师求教。如今,他做的乐器造型美观、音色精准、做工精良,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
      2010年,袁月圆看到电商销售正在兴起,于是开始学习电商销售。经过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网上交易的程序和方法,接了不少订单。现在,袁月圆也紧跟潮流,开始在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销售,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乐器。
      一个小院,一个木工车床,在无数的工具模型中,袁月圆仍然在潜心研究着二胡、唢呐、笛子等乐器的制作工艺。把手艺发扬光大,让悠扬的乐器声传向更远的地方,是一代代“守艺人”的夙愿,也是袁月圆的心愿。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李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25期

    • 第2021-12-24期

    • 第2021-12-23期

    • 第2021-12-22期

    • 第2021-12-21期

    • 第2021-12-20期

    • 第2021-12-19期

    • 第2021-12-18期

    • 第2021-12-17期

    • 第2021-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