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管培中心”)是山西省国网集团承担内部管理培训的非盈利职能部门,是集团人力资源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山西省国网集团职工培训费支出的重要承接单位。管培中心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集团职工培训费的使用效率,更与集团的人才战略息息相关。
多年来,管培中心基本遵循收支平衡的财务目标对职工培训费进行总体核算。但无论是智慧校园软件的业务系统还是SAP财务核算系统,核算维度相对比较单一,无法适应整个集团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在全网倡导的精益化管理要求之下,对管培中心的成本进行多维精益管理对提高管培中心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集团人力资源投资效率,保障集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维精益管理思想植入管培中心财务工作
管培中心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集团内各单位提取的职工培训费和党建工作经费,其财务核算主要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管培中心支出主要包括培训师资费、文印费、教辅费、水电气费用、清洁卫生费、餐厅劳务费、食材费、物料消耗、取暖费、维修费、安全费、交通费、特约服务费及其他费用,主要通过“其他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进行核算。
管培中心目前的业务类型基本分为培训类和非培训类,培训类项目又分为线上培训、线下培训、集训三类;非培训费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包括竞赛类、会议类、集中学习类、招投标等。
2019年10月1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提出了多维精益管理的思想,多维精益管理变革成为国网系统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
多维精益管理强调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灵活应用精益管理工具,对经营活动进行多视角、多属性数字描述与反映,推动数据连接与业务融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价值提升。国网多维精益管理变革从构建体系、贯通流程、化小单元、创新应用四方面进行。
管培中心作为国家电网的一份子,在财务工作中植入多维精益管理的思想,对照国网多维精益管理的四个阶段,努力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增值的步伐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
(一)构建体系——解决数据关系问题
管培中心与国网内部大部分企业一样都存在企业价值信息过度依赖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单维结构无法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的信息维度需求的问题,尤其是后者更为明显。受国网ERP系统的统一管理,管培中心的收入和支出主要通过三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其他业务收入”核算所有业务收入,所有支出则通过“其他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两个科目核算。虽然也有二级科目,但二级科目也无法提供管理决策所需信息。通过梳理近年来三个会计科目相关二级科目,进一步规范了二级科目核算内容,精简了二级科目,下一步将结合智慧校园实现全业务场景和全过程数据连接,构建业财融合的数据基础。
(二)贯通流程——解决数据获取问题
管培中心在引入智慧校园系统之后将实现业务数据的数字化,但财务系统的数字化却受到国网系统的限制有待于进一步精细化。随着多维精益管理思想的植入,业财融合速度提升,解决数据获取的实时性之后,数据服务企业决策和价值创造就会实现动态实时化,彻底解决数据获取问题。
(三)化小单元——解决价值发现问题
通过化小管理对象,实现将末节业务动因与整体价值贡献的精准匹配。管培中心培训业务管理一直坚持按合同项目进行管理的方式。培训收入基本都是按照合同进行财务结算。但由于培训合同与班次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且现有合同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业务决策和财务决策的支持难以实现实时化和精准化。
因此,在进行价值挖掘时,化小业务单元,将培训业务进行不同口径的细分就显得十分重要。从价值创造的视角,经营单元可以是部门、服务对象、班级,甚至是每位学员。将成本费用细化到管培中心的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服务对象、每一个培训班级以及不同培训类型的每一个学员个人,实现成本费用的明晰化管理和收支精准匹配。
同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之后,基于防疫的需求,也基于培训服务效率的提升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探索线上培训常态化的管理模式也是价值发现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应用——解决价值创造问题
在细化成本费用核算单元、多角度呈现培训业务收支状况的基础上,围绕管培中心常规业务和核心业务,通过数据挖掘深刻洞察财务、业务相关性、发展趋势,并精准指导管培中心常规业务提质、核心业务增效、新兴业务拓展,精准指导管培中心财务预算、资金结算以及现金流量管控。通过多场景应用实践,聚焦管培中心价值实现,驱动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
二、管培中心财务多维精益管理基本做法
为了清晰核算管培中心业务项目收入、成本、费用,并尽可能精确到学员单次收费标准,管培中心对其项目收入、成本、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具体做法有:
(一)对成本费用进行性态分析,并据此计算项目盈亏平衡点
经过对管培中心近几年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按照业务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将其他业务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将管理费用划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并据此进行盈亏平衡点的测算。分别计算了管培中心综合盈亏平衡点、不同项目类型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会议、集训、竞赛、招标、线上考试等七大类项目的总体盈亏平衡点、175个项目的单个项目盈亏平衡点,使管理层对管培中心的财务收支从总体到大类再到个体盈亏情况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也使决策层在制定项目收费时有了明确的数字依据。
(二)构建现金流入量预测模型,实现现金流的精益管理
管培中心财务部门采用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的数据,对培训收入、住宿收入、会议厅收入和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与人数、培训天数以及人天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构建两类预测模型对中心的现金流入量进行预测:一类是现金流季节因子预测模型,用来分析月份对现金流入量的影响;另一类是回归模型,分别用线性模型、二次曲线模型、降维模型以及自回归模型,经过测算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的数据,将预测数与实际数进行比对,确定了误差最小的现金流入量预测模型。管培中心财务部门可以据此实现未来现金流量的较为精准的预测,进而实现月度、季度、年度现金流的精准管理。
(三)用大数据指导预算编制,实现预算编制、申报的精准化
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现金流入量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对培训收入和租赁收入较为精准的预测,结合培训项目成本费用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基本可以实现管培中心收入和支出的精准计算,为预算编制提供精确到项目、月份的详细数据依据,避免了之前工作中预算申报不准确、频繁调整预算现象的发生,使预算能够真正发挥约束和考核的作用。
三、管培中心财务核算的“多维”与“精益”成效
管培中心通过以上有益做法,拓展了财务绩效分析维度,从时间、空间、服务对象等不同维度实现了收入、成本、费用的精准核算。不仅在管培中心内部财务管理中实现了业务财务精准对接,提升了资金管理的效率,而且为实现精准指导管培中心与集团内各单位之间财务核算奠定了基础,助力集团职工培训费和党建工作经费的高效合理使用。
(一)从空间上拓展了财务绩效分析维度
山西省管培中心分本部和北田两个校区,两个校区各职能部门之间财务统一进行核算。经过财务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不同校区以及不同部门之间成本费用中心的明确划分。对成本费用从校区维度进行核算,通过比较两个校区相同成本费用的历史数据、预算数据,找出降本降费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两个校区业务收入的历史数据分析,明确两校区的最优服务项目,进而为两校区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从时间上细化了财务绩效分析维度
经过对历年数据的梳理,尤其是对现金流入量按月度进行精准预测和管理,以及对成本费用按照月度数据进行盈亏平衡核算,将绩效考核细化到季度、月度,使财务数据能够更加精准、更加及时地反映业务实际,为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提供实时数据。
(三)从服务对象维度进行分析,为集团职工培训费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管培中心近年来提供的培训服务主要集中在省公司各部门,如检修公司、输电检修公司、电科院经研院、建设分公司、信通公司、物资公司、营销中心、技培中心、驻外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直属单位。按照服务对象细分之后,管培中心与集团内部各直属单位及分公司之间在人力资源培训上的往来款项(主要是各部门向管培中心拨付的职工培训费和党建工作经费)就能精准与为其所开设的培训项目所耗费支出之间进行精准对应,实现双方精准的绩效考核。
(四)从服务项目类型维度进行分析,为亏损项目精准把脉
管培中心项目按照大类可以分为培训项目和非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又分为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非培训项目包括会议项目、集训项目、招投标项目、竞赛项目和线上考试项目。按照此七大类进行项目分解之后计算总体盈亏平衡点发现,管培中心的所有项目中,除线上考试项目提供了正的边际贡献外,其余项目处于集体亏损状态,其中,竞赛项目亏损最大,会议项目次之,招标项目、集训项目等项目紧随其后。经过计算精准分析亏损原因并针对亏损项目提供业务管理思路和解决对策,为管培中心提质增效提供精准建议。
(五)从细分项目维度进行分析,为单个项目收费提供精准依据
管培中心业务主要通过智慧校园软件系统实现业务数据的多角度呈现,财务上主要采用远光软件进行辅助核算,基本能提供按单个项目反映的主要收入信息(培训收入、住宿收入和固定资产租赁收入、会议厅收入)。但项目核算维度仅限于此四类收入,不涉及其他业务成本与管理费用,成本费用未实现按项目的多维度核算,更无法为单个项目的收费提供精准依据。通过引入多维精益管理,细化核算单元,精确计算每一个项目收支平衡点,为单个项目收费提供了精准依据,确保收支平衡,实现管培中心整体收支符合集团要求。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财务部门将在国网多维精益管理的框架下探索多维精益管理实践之路,努力提升业财融合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价值提升提供更多智慧和助力。(作者: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程树仁 杨郁娟 王晋芳 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