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大同市云州区瓮城口村:“小”书记干成了“大”事情

  • 瓮城口村机收有机高粱现场。本报记者杨晓明摄

  •   陈纪新,这几年在云州区农业战线上“小”有名气。说他“小”是因为在全区的“领头雁”中年龄小,然而干出的事业却不小。“90”后的他把曾经的贫困村、“上访村”经营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不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且让这个村成了全区有机旱作农业的试点区。
      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地处落鹰山下,山高坡陡、交通落后,长期以来靠天吃饭,村民收入低、居住条件差、饮水困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上访村”。
      当时,22岁的陈纪新已经通过养大车搞运输,让自家的生活富裕起来。但是,他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无法割舍的想法,这就是把家乡变个样,让乡亲生活好。
      2014年,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纪新,开始让这个朴实的想法逐渐变为现实。2015年,全村人整体搬迁到了山下的移民新村,旧貌换新颜,并从此开始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产业,男女老少都觉得日子有了奔头。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村民还享受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所有贫困人口已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并于2019年实现了“煤改电”全覆盖。
      也是在2019年,瓮城口村成为全区有机旱作农业试点区。开始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在上级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托瓮城口村的村社一体合作社——纪新农牧专业合作社,在品种选用、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推进。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打造,逐步形成了以种植高粱、谷子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核心区,并探索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合作社成片种植、统一管理、科学调茬,全部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实行膜下微喷。
      “今年粮食市场行情好,我们村户均种粮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加上种高粱收入,有的上五六万了。”陈纪新说。作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村,该村全部都是订单农业,提前订好了收购合同,今年全村的谷子与北京永定河流域大同资产运营公司签订了消费扶贫订单。
      如今的瓮城口村,一排排整齐的大瓦房,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体,宽阔的小院亮堂堂,殷实的生活喜洋洋。2018年村里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在“大同市万人广场舞大赛”中获了奖。
      “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有魄力、有干劲,必须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着想、干事,你为老百姓办的每一件好事,老百姓一辈子都忘不了。”陈纪新说道。
      陈纪新作为一个“90后”,凭着一股子敢冲敢干的劲头,从刚开始的工作难开展、到一户一户做工作,再到实行合作社统一管理,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村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看着这位村支书稚嫩的脸庞和诚恳的态度,大家都为能够拥有这样的领头雁感到自豪。
      下一步,陈纪新打算在小杂粮加工上做文章,发展温室大棚,引进木瓜茶项目……一系列蓝图正在他的心中谋划,他将带领全村村民向土地要更大的效益,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杨晓明 通讯员吴守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30期

    • 第2021-12-29期

    • 第2021-12-28期

    • 第2021-12-27期

    • 第2021-12-26期

    • 第2021-12-25期

    • 第2021-12-24期

    • 第2021-12-23期

    • 第2021-12-22期

    • 第2021-12-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