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有太多可打的好牌,一次不经意的体验让我发现了又一张好牌。
太原桃园路上有一家小饭店,由于笔者搬家的原因已经好几年没去了。周末在附近办事,突然想去看看,顺便吃个早餐。
一进门,站在柜台外的跑堂大哥就怔了一下,我赶紧摘下口罩露了露脸,大哥马上开口:“我看着就是你嘛,有两三年不见了吧?”我一边惊讶一边答道:“八年。”接着,他开始和我聊饭店生意、聊孩子上学、聊晋南老家、聊太原的变化。和我同行的湖南朋友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感染,一直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这充满“烟火气”的拉家常中。出门走了很远了,朋友还在说:“山西真是一个让人‘温暖’备至的文化之邦。”
一间不起眼小店的“烟火气”,却让朋友触摸到山西文化的“温度”,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现代文旅产业中有一个热词叫“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如果将“活态传承”这个概念的外延扩大一下,上文中说的那家饭店也是一种“活态”的传承。
近几年,山西多地加大了对文旅产业的投入,修建和复建了不少古城、古街、古庙及大院。发展文旅产业的硬件条件已大大改善,但软件条件的完善却非一时之功,最主要的禁锢就是景点只是景点,而不是人居之所,时间一久,可能到处都是“空城计”。
平遥古城是个例外,许多外地游客醉心于在古城街道中,偶遇大院里市井小民出门倒垃圾的生活场景。这些细节使得整座城都洋溢着生命的光彩。
桃园路上的小饭店,让太原这座城有了温度,有了连接千年文化的纽带,也是山西文旅产业的生命力所在。这才是一张最好的文化牌。
郭强 杜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