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大一场降雪,让临近春节的泽州大地呈现出一派瑞雪兆丰年的景象。1月29日,春节前夕,踏着厚厚的积雪,记者来到了有“红色村”之称的泽州县山河镇西土河村,感受这里别样的年味儿。
西土河村有“小延安”的美称,是原晋城县建立最早的革命老区,是抗战时期晋沁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以参加过开国大典的全国战斗英雄卫小堂为代表的一批英模人物。
红色基因永不忘
走进村委会大院,记者一行巧遇西土河村正在举行升国旗仪式,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国旗冉冉升起……
“举行升国旗仪式是我们西土河村送给祖国最衷心的新春祝福,同时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西土河村党支部书记卫占强说。他表示,“当我面对国旗时,想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才能不辜负‘红色村’的荣誉和村民们的殷切期望。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抓手,我希望通过隆重的升旗仪式,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团结一心,想新的、干大的,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升旗仪式结束后,全体党员干部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村干部表示,一定要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为“红色村”增光添彩。
紧接着,村干部和前来采访的记者,紧紧围绕村里的“五色”工程展开讨论。大家提出,要深入挖掘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建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要以绿色为龙头,打造九龙朝凤山森林公园,依托丰饶的黄土地,开发玉米、小米等无公害健康农产品;要依托白浪涛涛的沁河水过境,打造旅游新景观;依托蓝蓝的天空,打造康养休闲佳所……
天寒地冻慰问忙
恳谈会结束后,记者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慰问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
“最近生活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卫占强提着大米,来到八十岁高龄的老人王小堆家里。王小堆家的火炉旁放着水果、瓜子、柿饼,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王小堆对卫占强说:“都好都好,我们全家都挺好,我的身体也挺好的。去年种的二亩地,产量也不错,玉米和葵花收了好几麻袋。房子刚花五万元装修一新,还买了一台新彩电,除夕之夜,我和老伴可以好好看春晚了。”
客厅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张特殊的照片,上面写着“旧房装修亮堂堂,脱贫致富感谢党”,下面是王小堆家的旧房与新居的对比照片。“年货都置办好了?”卫占强问。王小堆高兴地说:“都置办好了,我和老伴里里外外买了新衣裳,猪肉、蔬菜、副食也都买上了。”说着,老人就拿出他的新衣裳,乐呵呵地给大家看。
王小堆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国家给咱村把高压线改好了,厕所也改建了,过完年就要煤改电了,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干干净净的壁挂炉了。咱村民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每到一户,村干部都会询问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新年需求及存在的困难。同时,还叮嘱他们一定要预防煤气中毒、森林火灾,做好个人疫情防护等。
凛冽的寒风挡不住关怀的脚步。在新春佳节之际,村干部提着米面油,走访慰问了十多位老人,送去了村集体的关怀和温暖。
博士家中凯歌扬
当大家来到村民樊吉星家时,喜迎新春的彩色气球已经挂起来了,樊吉星的老婆正在乐呵呵地炸油圪麻。看见村干部和记者进来了,她乐呵呵地端着满满一盘油圪麻请大家尝尝。
村两委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小小的西土河村就出了两名博士生,考虑到他们因长期在外求学、工作,很少回家,难以顾及在家的父母,村干部来到了他们家中,在新春佳节之际送去真诚的祝福和关怀。
樊吉星的儿子在广西大学攻读经济管理博士,卫占强和樊吉星亲切地交谈着,了解他儿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并对他表示祝贺。
樊吉星说:“你们忙村里的大事就行了,不用操心我们,你看咱家,空调、冰箱、电烤箱、洗衣机,啥都有了。我常年在市区开车给超市送货,一年下来也能挣个好几万元,儿子在南宁买了新房,一切都挺好的。”
卫占强不断叮嘱他,一定要鼓励儿子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喜上眉梢的樊吉星告诉记者,他的业余爱好是吹唢呐和拉二胡,现在儿子考上博士了,他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他空闲时间玩玩乐器,既能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能给乡亲们带来欢乐。说罢,樊吉星激动地拉起二胡,给大家演奏了一曲《好日子》。
美妙的旋律,预示着这个红色小山村百姓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本报记者崔振海 实习记者暴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