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新闻

当非遗遇见“冬奥”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 图五

  • 图六

  • 图七

  •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近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豫章绣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豫章绣艺人余正连和周南英带领着豫章绣坊的绣娘和孩子们一起绣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他们以绸、绢、布等材质为绣花底,运用丝、绒、棉等各色绣花线,通过精致的丝线铺排创造出明暗效果,塑造出敦厚可爱的“冰墩墩”形象。参加学习的孩子们以自己亲手绣制的“冰墩墩”,为冬奥健儿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是绣娘和孩子们一起绣制的“冰墩墩”。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图五、图六: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创作冬奥主题葫芦,为冬奥健儿送去祝福。
      赵伟表示,创作这样一组冬奥主题葫芦作品,就是想通过葫芦制作技艺来表达对冬奥盛会的美好祝愿,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图七:近日,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右)在教市民制作陶塑版“冰墩墩”。
      春节期间,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创作陶塑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用非遗作品为体育健儿加油。其中,陶塑版“冰墩墩”重2022克,腰围24厘米,寓意冬奥会于2022年的2月4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2-16期

    • 第2022-02-15期

    • 第2022-02-14期

    • 第2022-02-13期

    • 第2022-02-12期

    • 第2022-02-11期

    • 第2022-02-10期

    • 第2022-02-09期

    • 第2022-02-08期

    • 第2022-01-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