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以整村授信为基础,推动信贷资金优先向“信用户”“信用村”倾斜,实现农村信用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用金融力量铺就我省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

整村授信 乡村振兴添动力

  授信17068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市场,创建6493个信用主体,行政村授信覆盖面已达到86.27%……这是截至3月末省农信社推进整村授信工作的成绩单。
  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数据缺乏、抵押担保措施不够等原因,涉农融资往往要面对更高的门槛,而整村授信,核心是以信用评定授信额度,把村民的信用变为资产,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无有效抵押物的融资难题。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大力引导辖内农商行、信用联社以整村授信为基础,推动信贷资金优先向“信用户”“信用村”倾斜,实现农村信用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用金融力量铺就乡村振兴的金光大道。

聚“零”为“整”,推动共同富裕

  “今天,县农商行给我办理了授信贷款,养猪的资金到位了,我的心也就踏实了。”4月12日,夏县墙下村养猪户老景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老景前期投入了30万元用于养猪。受疫情影响,猪饲料价格上涨。缺少资金让他满面愁容。“前几天,听到村委喇叭宣传农商行过来整村授信,我去看了看,填写了申请表,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有专人上门调查。随后,就给我办理了5万元贷款,让我吃了定心丸!”
  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户是基本单元,其金融需求具有“多”“小”“散”的特点。整村授信,就是把过去的零售业务当成“批发”做。在人行太原中心支行的指导下,省农信社大力推行整村授信新模式,引导县级行社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客户经理实地走访、信用信息整体评价、背靠背交叉验证等方式,批量采集客户信息,精准识别其信用状况,逐步实现客户基础信息资料、评级授信和合理信贷需求全覆盖,加快推动全系统信贷管理转型,提升惠民政策的覆盖率和可得性,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现在蔬菜市场比较好,我打算再弄一个大棚种植蔬菜,就是缺资金。了解到金河支行的整村授信后,我可以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并且利率优惠,随贷随取,这就如同春天的‘及时雨’,让我们这些农户喜出望外。”清徐县董家营村的一名村民激动地说。
  清徐农商行金河支行通过现场宣讲、微信群互动、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让村民充分了解整村授信的内容和意义,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变“坐”为“走”,提高支农质效

  酒好不怕巷子深,有钱不怕无人贷。这是传统观念。如今,广大基层金融部门需要立足本土,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由“坐门等客”变“主动对接”,不断提高工作主动性,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充满希望的田野,以促进乡村振兴,让更多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胡老板,最近玉米收得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你今天来的太是时候了!我最近收玉米经常需要转账,但由于最高额度有限制,我不得不分好几次转,挺烦心的!”
  近日,古县农商行永乐支行行长马贝贝到古县润田农资有限公司走访时,该公司负责人胡文峰向他咨询起来。为了帮他节省时间,马贝贝提出可以为其办理银行U盾,这样既能在手机上直接操作,也可以提高转账额度。
  “这样太好了,能让我省不少心呢!马上我的贷款到期了,希望还能给我增加一些额度。”“没问题。胡老板,您这儿经营得很好,我们正准备给您把授信额度从20万元增加到50万元,肯定不会耽误你收粮食!”
  在整村授信中,全省农信系统员工从舒适的办公室,走进农村社区、穿行大街小巷、沉到田间地头,把“背包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垣曲农商行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三农小微中心和小微授信中心,开展“八进”营销活动,主动走访企业园区、沿街商铺、社区农户等,开展“批量授信”和“集中授信”。针对客户需求,研发了“金猪贷”“军魂贷”等信贷产品,全方位、无差别地方便百姓创业融资,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大棚蔬菜种植、荒山开发、鹌鹑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农信社党委副书记、主任任晓峰表示,在全省各类金融机构中,山西农信网点最多,同时还依托农村金融服务站或者流动金融服务车,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村庄。目前,全省共建设金融服务站14307个,约占到现有行政村总数的70%。

计“信”为“金”,促进文明建设

  为推进整村授信工作,省农信县级行社逐村组织开展农户信用评价,疏通授信“梗阻”。同时,实行“白名单”客户邀请制,与农户集中批量授信,发放信用贷款,推动农村空白金融市场全覆盖。
  在此过程中,各地探索出多种方式。例如,选取为人正派、有公信力、熟知村情的村干部、报账员、网格员等,以“互不知情、互不干预、交叉验证”的原则进行评议,对村里的农户提出预授信额度。
  运城农信社实行“三筛”模式,通过“一筛”排除不良征信客户,“二筛”找出存量贷款客户,“三筛”选出在农信系统还未授信的白名单客户,然后开展信用评议、批量授信。
  永和农商行创新推出“党群先锋贷”,为该县组织部评选出的村星级党支部辐射的村级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低息信用贷款。蒲县农商行为当地政府“道德银行”办公室表彰的星级农户发放“道德银行绿卡”,构建新的评级授信模型。襄汾、大宁、隰县等县农商行或信用社选派“金融村官”,分别担任村党支部金融副书记或村委会金融副主任,摸底跟进产业融资需求,进行整村授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零距离”的金融帮扶。
  晋城市6家农商行、信用社依托基层网点、便民服务点、金融服务站等平台,形成集信息采集、建档立卡、线上授信、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涉农主体的金融可得性。
  忻州农信社客户经理进村入户摸底建档,为当地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将服务延伸到“最后100米”。
  省农信社临汾审计中心研发“全面授信系统”,引入了征信、税务、社保、粮补等第三方数据,将整个授信环节移至移动平板操作。客户经理手持移动平板上门即可现场为涉农主体办理贷款的申请、调查、审批、授信,整个流程最快10分钟即可完成。
  现在,“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农户‘信用’变资金”已成为全省广大农村群众认同的现代金融理念,乡风文明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报记者马永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5-06期

  • 第2022-04-30期

  • 第2022-04-29期

  • 第2022-04-28期

  • 第2022-04-27期

  • 第2022-04-26期

  • 第2022-04-25期

  • 第2022-04-24期

  • 第2022-04-23期

  • 第2022-04-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