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吕梁5月25日讯(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张倩)近年来,柳林县围绕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牢牢守住稳粮保供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安居乐业。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该县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流转、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林+粮”种植模式,利用该县退耕还林地,套种低杆粮食作物,调剂调配大豆良种,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协调做好农机改装配套,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稳定播种面积,及时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稳定种粮预期。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确保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保障畜禽产品供给,落实好生猪生产各项支持政策,实施肉牛养殖倍增计划;推广舍饲圈养规模化湖羊养殖模式,实现湖羊、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配齐配强检疫检验专业人员,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确保农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安全。
大力实施“特”“优”战略。该县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持续打响红枣振兴战,建成红枣示范园,探索红枣大棚种植、矮化密植、品种改良更新等技术,研发红枣功能产品,延伸红枣产业链条。实施核桃高接换优,提升核桃产业附加值。加大对达滋、六郎、沛圣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共同发展。同时,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加快农特产品走出去步伐。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该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积极推进“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用好光伏收益。引导脱贫劳动力参与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支持乡村振兴帮扶车间,促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抓好“五进九销”消费帮扶,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健康乡村、农村社保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落实住房安全动态监测保障机制,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维管护长效机制。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该县落实乡村振兴为民而兴、乡村建设为民而建的要求,依托其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编制,重点打造薛村镇高红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三交镇三交村省级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大力推进村庄清洁和村庄绿化。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利用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坚持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养老设施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展电商直播助农活动,开拓农产品线上消费市场。
强化乡村治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该县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打造一支能推动产业发展、整治村容村貌、调处矛盾纠纷、推进移风易俗、守护国土资源职责使命的人才队伍;做好农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组织专门接种队或流动接种车来开展接种服务,逐步构建起全民免疫屏障;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农村交通、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坚决杜绝盗采矿产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