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太重集团向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重向明”)不断创新,结合自身现状和优势,努力练就独门绝技,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取得了骄人成绩:
2020年入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双百行动”计划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入选“山西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录……
打造“拳头产品”
瞄准“窄而深”,突出“精而强”,紧盯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是“小巨人”企业发展的秘诀。
多年来,该公司致力于散装物料长距离连续输送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专注细分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引领省内带式输送机设计、制造行业创新发展,并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该公司率先研发的智能化圆管带式输送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了带式输送机发展新方向。据介绍,本产品具有密闭输送散状物料、空间弯曲布置输送线路等优势,主要用来输送煤、焦炭、矿粉等散体物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电力行业。
本产品通过应用“工业物联网+”平台,具备集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实时报警、融合分析、综合评价、大数据预警、移动管控、事故应急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系统应用,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巡检、定点监控、远程移动管控等智能化功能,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视频影像监控,形象直观地现场展现输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运行趋势,精准捕捉设备异常状态,及时判定故障原因及部位,并生成智能运行报告,辅助进行维保决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该公司依托太重集团雄厚的科技实力和高品质平台,强力推进新产品开发,强势进入立体车库新兴产业,开发了垂直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垂直循环类等库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停车系统,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模式,为智慧城市提供无人值守自动泊车方案,为现代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经过几年的技术沉淀和市场用户积累,目前,该公司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各项经营指标均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冲刺“北交所”
据介绍,该公司在2015年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17年在新三板正式挂牌,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2021年11月,该公司启动上市IPO尽调工作,今年3月与券商签订辅导协议,制定IPO工作时间计划并在证监局进行备案,5月完成基础层转创新层。
为尽快推进上市工作,增强员工主动工作意识,该公司制定了《上市工作推进考核奖励办法》,从制度上为上市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该公司通过新三板转主板的上市方式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产权层面混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引资本对转机制的促进作用,为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下一步,该公司将和IPO会计师、律师共同梳理问题,催收关联应收账款,完成对工商、税务、社保等政府主管部门的走访,取得最近3年所有外部合规性文件。
“预计在今年12月,我们将完成证监局辅导验收,向北京证券交易所递交申请书,力保2023年实现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该公司总经理常小林告诉记者。
勇拓省外市场
据介绍,该公司的产品之前一直以省内市场为主,省外市场开拓成效有限。2020年和2021年,营销团队勇拓省外市场,树立向明智能制造品牌,一时间,省外市场业务突飞猛进。
“2021年我们取得省外订单超过2亿元,在公司历史上首次超过省内订单。近两年,营业收入每年以超过25%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1年更是突破3亿元大关,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常小林说道。
2021年初,该公司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并按“双百行动”指引开展了管理改革,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基础上,完成了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责任书签订,推行了管理层和核心员工超额利润分享激励方案,实现了全员竞聘和市场化用工,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企业活力得到了彻底激发。
在产能方面,工业制造企业扩张发展的基础就在于生产能力。“2018年,在公司发展局面稳中向好的情况下,汾东厂区开工建设。”常小林介绍。
目前,汾东厂区已全面投入运行,生产作业面积达24000平方米,较原厂区扩大近两倍,建成带式输送机智能化生产线和立体车库智能化生产线,较原产能增加超3倍,为公司经营再上新台阶夯实了基础。
面向未来,该公司将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改革改出高质量,改革激发新活力。冲击上市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该公司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牢记助推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初心,在改革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成绩。
本报实习记者刘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