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班‘火’了,孩子参加了一节篮球体验课,很喜欢,准备报培训班,结果机构说7月中旬的培训班已经报满了,最快下半月才能开始训练。”暑假期间,不少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班,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能让孩子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
这种需求带热了一个市场。记者采访中发现,太原市各种体育培训在快速升温。
体育培训丰富暑假生活
6月的一个周末,太原市长风街某小区广场上异常热闹,几个“小不点儿”头戴颜色鲜艳的头盔,脚踩轮滑鞋,正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起步、摆臂等基础动作。
“小区里有大孩子每天滑,他看见闹着也要滑,就报了一个班,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学习,这比他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好多了。”其中一个“小不点儿”的妈妈告诉记者。
在距离此处不远的一块空地上,还有几个孩子正在打羽毛球、骑平衡车,孩子们尽情玩闹、奔跑,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丝毫没有在意满身的大汗。
7月3日上午11点,在青年宫演艺中心,小豆子的妈妈在场边用手机跟拍孩子打篮球的身影。随后,她精选了几张图发到了朋友圈,评论区收获不少点赞。还有一些家长,不停地询问培训班的具体情况。
小豆子的妈妈告诉记者,英语、乐高、武术、画画是平时必上的兴趣培养课。想趁着暑假,再多上几个体育培训班,这样既能学习一项技能,还可以锻炼身体。孩子平时运动量比较少,月初给他报了篮球培训班和游泳培训班,篮球课一周上一次,游泳课两天上一次。另外,还报名参加了各种体验课,准备让孩子再选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
开学就上四年级的王轩,是个微胖的小男孩,平时在家总喜欢玩电脑,几乎不运动。“家族有糖尿病史,他身体素质不好,在学校上体育课时,跑两圈就直喘,跟别的小孩比差距太大了。”王轩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她咨询了很多同学家长,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后,给他报了游泳培训班,想借此达到减肥的目的。
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近年来,各种体育培训班纷纷走进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长们都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在强化孩子学科类、艺术类素质的同时,几乎都会选择给孩子报12个篮球、游泳、羽毛球这样的大众体育项目。此外,轮滑、高尔夫、马术、滑冰等小众项目也在悄然升温,而且,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家长们几乎都不约而同选中了私教课。
多重原因推动体育培训升温
100节羽毛球培训课,9480元;50节篮球培训课,5880元;10节游泳培训课,2200元……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体育培训项目价格不低,一些小众项目,价格更是不菲。对此,大多数家长给予认可。他们认为,为了孩子有个好身体,也为将来升学打基础,这钱花得值。
“仅靠一周几节的体育课,很难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对技能的巩固、熟练、提升必须在课后坚持不断训练,学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是难以满足这方面需求的。如果孩子体育成绩好了,将来可以考虑报考体育专业……”小豆子的妈妈说。据她讲,各种培训班的费用一年加起来差不多有6万元。报这些班的家长之所以这么舍得花钱,一方面认为课外体育培训对学校体育教育是有益的补充,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孩子多体验多学习,或许将来会成为孩子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于硕是中国自由式轮滑国家级运动员,他的轮滑俱乐部拥有5名国家高级教练员,在训学员有500多名,已培养出3名全国冠军。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社会各个层面都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和体育工作,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拿轮滑项目来讲,2022年轮滑项目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在2021年4月设立轮滑运动员等级称号,以三级、二级、一级、国家健将级和国际健将级为标准,高考跟田径运动专项一样,可直接考入体育类院校或体育类专业。另外,世界轮滑协会于2016年颁布weo轮滑等级考试,教育部也于2021年7月颁布“双增双减”政策。这些政策法规和举措,都有利于户外体育类运动的发展,为体育消费拓展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1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7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给孩子报体育培训班。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体育培训正在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新宠”,全国艺术、体育培训类机构的数量一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体育培训存在的弊端不容忽视
虽然体育培训行业快速升温,但这个行业也存在不少弊端,让家长挺伤脑筋。
前不久,小林给10岁儿子报了跆拳道培训班,但几节课下来让他大失所望:“少儿和成人在一起上课,前半个小时做不同的热身运动,后半个小时做几个跆拳道动作,中间休息十几分钟,一节课就过去了。到第二次上课时,还是先热身、复习上节课内容、短暂休息,这几项就占了很长时间,学习新东西的时间很少。”小林担心,大人、小孩集中授课,没有教学目标,想到哪里教到哪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儿子受益多少?
据了解,《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培训场地、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审批监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要求。其中,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体育类培训机构执教人员应持有至少一种指定证书,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在职执教人员内部培训,培训时长年度累计不少于90个学时等。
但在记者走访中发现,不少培训机构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很少有能不打折扣执行这些要求的,甚至还存在很多连办学场地都没有的机构。
“开设这样的培训班挺容易,只要租个地方,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开始招生开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营业执照。”某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营十几年了,有营业执照。因为目前单个运动项目缺乏分层、分级的教学指南和等级评价标准,导致几乎没有专门的证书,所以他们只能多注重教练的专业性和运动能力。该机构聘用的教练都是省级运动员,助教也都毕业于高校体育专业。这位负责人表示,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影响着培训质量的高低。
司马从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后,已经从事10年体育教育工作。他表示,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课程体系,对孩子都是有伤害的。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不当的姿势、动作等,会导致孩子身体部位受伤,甚至影响其成长发育。因此,要懂得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学习青少年体育教学规律,才能让体育培训行业走上高水平发展之路。同时,他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要以兴趣为主,并结合个人天赋进行选择,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课余生活。
本报记者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