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新闻

从1981年以来,一个仅有十几人的小作坊,坚持制造钢坯修磨机40余年,从第一代人工操作升级到自动化控制,再到今天运用5G云端技术实现全球远程控制,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这家“小作坊”靠什么走向世界?

  • 太原市恒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利用5G技术云平台,可以随时查看各地设备实时运行情况。本报记者刘业飞摄

  •   7月29日一早,太原市恒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山机电)技术工人刘进文来到公司的5G技术云平台,拿起鼠标轻点几下,屏幕上很快显示出了位于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客户的设备实时运行情况。
      “放在几年前,要想查看这些数据必须派专人飞到现场采集,浪费时间、财力不说,人工采集的数据还不一定准确。”刘进文告诉记者。他表示,虽然这几年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他们公司设备销量不降反升,尤其是5G云端技术的运用,让公司如虎添翼、振翅腾飞。
      从1981年成立至今,恒山机电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逐步在全球市场上享有了盛名。
      该公司董事长袁文斌向记者讲述了40多年来的创新发展之路。

    辞掉铁饭碗 年轻的袁文斌扛起了这家小作坊

      今年69岁的袁文斌,精神矍铄,讲起话来声音洪亮。
      33年前,36岁的袁文斌辞掉山西机床厂的“铁饭碗”,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小作坊。从那一刻起,他就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了这里。当时,厂里只有十几个人,生产的第一代钢坯修磨机,一台每年仅能修磨2万吨钢坯。
      袁文斌上任没多久,有一家合作方就提出了要求:“能否改进一下设备,提高修磨机的年产量?”
      合作方的要求与袁文斌的想法不谋而合。“必须要创新!只有不断改进设备,才能搏出一条发展之路。”年轻气盛的袁文斌认定了科技创新这条路。
      他辗转去西安交大找到了著名的机床专家丁崇生教授,请求指导研发适合钢坯修磨机自动化的触控设备。
      丁教授建议:不要再用触控设备了,改用更高端的PLC技术,生产自动化钢坯修磨机。
      回到太原后,袁文斌用月薪600元聘请了太原理工大刚毕业的一位大学生进行研究。
      那时候,一个资深的老技术工人月工资只有100元,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干啥?很多人并不理解袁文斌这种做法。
      直到3个月后,试验成功!恒山机电生产出了一台自动化控制不锈钢修磨机。这是他们的第二代产品,远远超越了第一代钢坯修磨机。
      1990年,太钢用上了这台设备,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1992年,冶金部在太原召开鉴定会,认定这台设备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其颁发了部级奖,并在全国推广。
      提起当年依靠科技创新迈出的第一步,袁文斌一脸自豪。
      一台自动化设备让老客户太钢看到了恒山机电人开拓进取的魄力和勇于创新的决心。也因此,太钢与恒山机电的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公司产品长期受到太钢的青睐,更是让袁文斌坚定了科技创新的路子。

    坚持“专精特新” 产品技术不断更新

      40年如一日,恒山机电专注于不锈钢打磨设备上的不断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依靠技术创新,从第一代产品升级到了现在的第六代。
      2005年,恒山机电第三代产品实现了热修磨,解决了以前冷却打磨耗时过长的问题,还可以将3%的杂质继续回收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目的。
      2006年,第四代钢坯修磨机问世,既解决了砂轮转速问题,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2012年,第五代产品实现了实时检测,做到了一边打磨一边检测,并附有实时跟踪记录,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如今,恒山机电第六代产品依靠5G技术实现了云端控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除了实时监控设备运行,还可以进行设备维修,使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刘进文指着监控大屏说:“通过大屏,监控人员不仅能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能及时提醒客户保养设备。同时,向客户提供生产建议。”
      恒山机电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毅前行,是因为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该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有45人,其中研发核心技术的人员21人。该公司与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超过300万元。
      “一群普通的人,一家小作坊企业,只有不断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才能一步步走向世界。”袁文斌说。

    “小作坊”华丽转型后 走向世界

      “没有想到,太原一家这么小的企业能赚了上海的钱……”
      袁文斌说,上海第三钢铁厂负责人当年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他带领企业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当时,该厂除选用恒山机电的设备外,还用了英国一家企业的产品。随后,厂里在调试设备时,先调英方的,结果调了半个月都没成功。后调试恒山机电的,结果一次成功!袁文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企业虽然不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技术一定落后。只有深入钻研、不断创新科学技术,我们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他还告诉记者:“2015年,在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机床设备招标中,我们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7国的企业同台竞技,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中标企业。到现在,我们已经连续7年为该公司服务,获得了对方的高度认可。”
      据他介绍,当时竞标,浦项钢铁公司也担心恒山机电的产品质量不过关。考虑到这一因素,代表公司在韩国竞标的销售经理尤鹤钧果断拍板:允诺对方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生产,并承诺上百万元的监测费用由恒山机电支付。
      “当时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招标负责人都愣住了,没有想到我们有如此魄力。”提起当年的竞标,尤鹤钧依旧难忘历经波折胜出后的喜悦。
      如今,恒山机电已经是一家以研发和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钢铁企业精整设备系列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制造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钢坯修磨机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系列钢坯修磨机,可修磨各种规格型号截面的全系列钢坯料和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等多种钢种。
      恒山机电的钢坯修磨机拳头产品已占到国内75%以上的市场份额,生产和销售均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并出口韩国、印度、西班牙等国。全球前十位钢铁企业中有3家在使用恒山机电的产品。
      袁文斌说:“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精神源泉。”
      目前,袁文斌正筹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企业要发展,技术工人的力量一定要跟上。优质的产品必须要靠优秀的技术工人来生产,而现在技术工人特别紧缺,所以我要办这所学校,培养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袁文斌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刘业飞

    记者手记
    为自主创新叫好 为工匠精神点赞

      记者在恒山机电采访时,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为太原有这么一家全国最大的钢坯修磨机生产基地自豪,为其生产的钢坯修磨机能在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中胜出而自豪。
      从十几个工人的小作坊,到昂首挺胸走在国际前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恒山机电持之以恒的创新追求,也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就在记者采访时,好消息再次传来:在山东一家钢铁企业的招标中,恒山机电的报价虽然比第二名高出1000多万元,但还是成功中标了。
      袁文斌说,企业花钱买的是放心,好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带来的一定是高性价比。企业一定会算这笔账的。
      客户算的是经济账,而袁文斌和他麾下的恒山机电追求的则是技术创新和工匠精神。而这正是令我们最为自豪的。

    刘业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01期

    • 第2022-07-31期

    • 第2022-07-30期

    • 第2022-07-29期

    • 第2022-07-28期

    • 第2022-07-27期

    • 第2022-07-26期

    • 第2022-07-25期

    • 第2022-07-24期

    • 第2022-07-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