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八月芳菲艳,校地合作谱新篇。
8月5日,山西大学兴县固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在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总投资近亿元的山西大学——山西臣功固废综合处置利用有限公司成果转化中试项目同时奠基开工,成为吕梁市开展市校合作以来最大的单体合作项目。
“这是校地合作的一次深情拥抱,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一次路径探索。”奠基仪式上,吕梁市委组织部部长张欣宁说,“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兴县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从5月27日与山西大学签署深化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到8月5日项目正式落地,历时仅50个工作日。期间,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多次带队与山西大学相关负责人商讨项目实施具体事宜。“兴县速度”的背后是该县与山西大学的同向而行、竭诚合作,更是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对打造创新高地的“势在必得”。
近年来,该县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持续推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园区企业合作,全方位引进高素质人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今年在县委十七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该县更是高位谋划,抓住省委、市委“深化校地合作,共建12大基地”机遇,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力创建“人才集聚高地”,着力打造“人才服务阵地”的目标,为校地合作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该县立足打造百万吨千亿级煤电铝材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完善“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格局,煤炭、氧化铝、电解铝等产业已成规模,且发展迅速。经济要发展,“金山银山”更要守护,尤其是该县位于黄河流经吕梁第一站,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担,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应运而生。项目负责人孙俊彪介绍:“目前我们正依托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和循环利用基地。基地建成后不仅能解决吕梁市及周边城市工业固体废物增量消纳和存量治理,还能通过就地转化,生产附加值高的农业、建筑建材、新材料等产品,实现固废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一举多得。”
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最好。瞄准全省固废利用科研最高领域,该县与山西大学多次就有效解决电解铝废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开展沟通对接,并在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固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开展中试项目,大幅加快先进新技术的工业转化速度,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新支点。“我们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将合作推向深入,为兴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再添新动能。”乔云现场郑重表态。
今年,在与山西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的同时,该县还不断强化与全国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与中国农科院签署杂粮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杂粮研究院、博物馆、产业园,全力打造“杂粮之乡”;与省科协签订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建立了3个专家工作站和2个基地并授牌;与山西农大、吕梁农校共建“吕梁市红枣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挂牌;与山西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与对外经贸大学合作,托管帮扶友兰中学;引进黄冈中学优质管理和教师团队,成立黄冈中学兴县学校;与北理工签订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协议;与省社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实现产业转型、乡村振兴……
一所所高校在红色兴县热土上“扎根”,一处处产学研用平台搭建成功,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校地合作工作机构,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共同构筑起兴县创新创业发展的高能“智核”,汇聚起“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澎湃动力。
走出去,揽四方菁华,引进来,留凤凰栖落。校地合作征程中,兴县步履铿锵、永不止步!
刘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