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5日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程书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文物工作有关情况。
十年来,牢记嘱托谱新篇。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云冈研究院提格为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冈学”研究平台搭建完成,全国文博系统首家超算中心在云冈研究院建成,中科院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和山西省石窟寺保护与传承重点实验室在云冈研究院落地。永乐宫壁画保护在保护机构、保护经费、保护力量、技术措施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加强。
十年来,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文物系统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理念,实施了山西南部早期古建筑保护工程、平遥古城城墙抢险维修工程、受灾文物抢险工程、长城重要点段保护工程、石窟寺保护工程、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等重点工程,文物保护整体状况不断改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由实体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转变。39处国宝级文物特殊保护机制正在建立。18个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正在创建。
十年来,山西考古成果丰硕。开展了襄汾丁村、沁水下川、襄汾陶寺等3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标本近万件,新材料、新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作出了山西贡献。河津固镇瓷窑址、闻喜酒务头墓地、绛县西吴壁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荣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六大考古新发现”。
十年来,山西博物馆行业发展成效显著。山西青铜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建成开放,全省11个市级综合型博物馆全部实现对外开放,大同、太原“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在推进,非国有博物馆登记备案工作步入正轨,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山西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十年来,全省博物馆数量由114家增至197家。太原天龙山石窟流失百年佛首回归故里,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在太原成立。
十年来,文物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石窟寺、石刻文物、低级别文物、彩塑壁画等专项资源调查相继展开,逐步摸清了资源家底,摸清了保存状况和管理现状。省委为各市、县一次性核增129名文物专项行政编制,为省直文博单位一次性核增全额事业编制182名,“十四五”期间,还将免费定向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充实基层保护力量。(稿件由本报记者王佳、张荣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