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什么样的?这么多年来淡淡的情愫在想象中晕染,越来越浓烈,思念再也无法躲藏时,行动终于无法再掩饰。当弟弟告诉我要回家乡时,我激动地一宿都没合眼。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里,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那片土地。
望着窗外,思绪早已跳跃到那里,感觉呼吸都是甜的,微风都是柔的。一路上,无论是新修的柏油马路,还是崎岖山路,都是那么亲切。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儿时的所有记忆都散落在那里。看到那些个残垣断壁,我努力地寻找着那份久远的记忆,这里的一石一草,熟悉着又陌生着。如今只能看到草木顽强地生长着,好像在诉说着那段深刻的日子。我努力地搜寻者那段记忆,想起想不起的都在努力。想着,想不起来的我就沿着她们的回忆重塑。记忆里,小小的身躯,迈过那长长的青石板,转眼就爬到了树上,还会时不时吐着舌头,冲着大人调皮地做个鬼脸。雨天,我们会玩“踩泥坑’的游戏,就像小猪佩琪一家那样,很“滑稽”,但那就是童年的日常啊!为了逃避母亲的责备,我们也会轻轻地折下大大的“大黄”叶子,充当临时的“保护伞”。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年,我却是那么地向往,或许这些就在骨子里留存在着。轻抚微醺的风,走在崎岖的山路,仿佛看到了那个5、6岁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布满阳光的小道上欢快地唱着、跳着。对于那段远去的时光,虽然抓不住,却用心地想抓住。
山上随处可见的是药材,如柴胡、大黄、远枝、苍术、前胡、黄芩、黄芪等等,还有不知名的野菜和那些摇曳在风中、沐浴在光影下的花儿,让人眼花缭乱。行走间,时不时会蹿出来小松鼠、野兔、山鸡,不禁让我想起少年闰土与猹。安静的美好,面对时光,童年就像逝去的日子重新鲜活起来。
模糊的记忆里始终难忘的是乡音,就是现在别人问起来,我依旧会说我是从“大山”里来。我还是说着家乡的“方言”,一直以来,对于自己坚持的方言,从未觉得在众人面前格格不入。
后来的后来,我更认为那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它承载了你所有的情感与记忆。其实和家人最亲近的沟通莫过于自己的方言,从儿时延续至今。正如央视主持人董卿有一期《朗读者》所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那是一份亲近。当有一天,我们走得太久,走得太远,故乡就像是妈妈缝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是的,我们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当时从哪里出发。
对于童年的记忆,一半模糊、一半清醒,时光总是以它美好的姿态开始,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最初总是美好的,童年如斯,懵懵懂懂,不必为琐事扰,想来也是极美的,就像有位作家在文中写到,童年和故乡纯净、无扰是一个人的源头。我们对它多保有朴素的记忆,这记忆,如同一些定格聚焦之后的照片,并不能够连贯和被改变。流光易逝,烟花易冷,光阴日渐稀薄,犹如安妮在她的书里,谈到记忆时说,人的故乡,是他不能再回去的地方。
有些时候,他们会时不时问我,那里什么都没有了,你回去干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故乡永远值得你一遍又一遍地守候与路过,她就如同一个神圣的存在,是你小时候想要逃离的地方,如今,心心念念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其实每一个故乡都会变得面目全非,但每一个故乡都盛着你美好又纯净的记忆。是啊,故乡犹在,却步难归!
李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