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窗帘行动”让我越活越年轻

  

编者的话
  从2021年4月起,一项名为“窗帘行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太原市逐步展开。这项活动的一大特征就是以窗帘为信号报平安。每天清晨,志愿者们会到一些高龄、空巢老人家楼下,查看老人卧室的窗帘是否已拉开。如果窗帘被拉开,表明老人安全,他们便会放心离开;如果窗帘没有被拉开,他们会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询问,防止意外发生。夜幕降临,他们还会查看老人的窗帘是否已经拉上。
  不离家、不离亲,有服务、有关爱……“窗帘行动”看似微小,却暖人心。目前,含代洗服务、家政服务、陪伴式服务等内容的“窗帘行动”衍生服务项目也陆续在各社区展开,让独居老人感受到了更多的关怀和温暖。省审计厅退休干部仝翠叶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记不清是啥时候,从电视上看到有些地方针对独居老人开展了“窗帘行动”,我很是羡慕,心想如果咱们这儿也能这样做该多好!我安慰自己:不要急,会有的。
  今年5月份的一天,四位同志来我家走访,一位是审计厅后勤管理中心的李跃伟同志,我称他小李师傅;一位是桃南一社区的工作人员郭鸿雁同志,我一直称她鸿雁;另两位不认识。经介绍,一位是桃南一社区主任安焱,一位是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王建强秘书长。他们说明了来意,让我喜出望外,这不就是我朝思暮想的“窗帘行动”吗?这真是心想事成、喜从天降啊!
  从那天起,我参加了“窗帘行动”,成了备受关注的人。端午节安主任和王秘书长与志愿者们一起来家里看望,还带来许多粽子和蔬菜。没过几天,小李师傅为我修好了厨房、卫生间的电源插座和房间里坏了的电灯,帮我解决了洗衣做饭、清洁等方面用电难的问题,使我原来苦恼、忧郁的心情变得像修好了的电灯泡一样温暖明亮。
  鸿雁在社区工作,经常通过电话、微信或直接深入到小区院内主动帮人们办事。从手机上看,给她打电话、发微信问这问那的人最多。我也是遇事就想找她,特别是参加“窗帘行动”后就更频繁了。不论是疫情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都要向她咨询、请教,不分白天晚上、上班下班、市内市外,都能收到她的及时回复。她不仅有耐心,更有爱心,能吃苦、不嫌麻烦,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因记忆不好,又不懂手机操作,经常给她添麻烦,感到很不好意思。可她总是笑呵呵地说:“阿姨,不客气,没事的,一家人么。”话虽不多,但让人总是心里热呼呼的。
  志愿者史小洁在省烟草公司工作,是“窗帘行动”开始后认识的。小洁温柔、细心、周到,阴天她会告诉我,天气预报明天有小雨,阿姨外出记着带雨伞;气温很高时她会提醒,天气太热,阿姨不要多在外面活动,小心中暑,有什么要买的东西就告诉我,我们会上门服务的。有一次报平安时,我将8月1日误写成8月31日,小洁马上发来微信:“阿姨,是8月1日吧。”可谓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是志愿者们的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她(他)们从不放过“窗帘行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有一次我早上7点以前外出,忘记将报平安的五星红旗插在阳台上。小李师傅发现后给我打电话无人接听,敲门无动静,就赶紧给我单位打电话,单位又急忙给我女儿打电话,直到我得知后给小李师傅回了电话他才放了心。他正准备让有关部门打开我家的门看个究竟呢。
  后来有几次我又忘记了报平安,每次志愿者或社区的同志都会首先打电话、发微信向我询问情况,我回复没事后他们仍不放心,还要到我家实地看看才相信真的没事。
  经过几次虚惊,我觉得同志们有些过分认真了,就告诉他们以后一两次没报平安不必打电话询问,不要搞得太紧张,不会有事的。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忘了报平安还不让大家过问,万一真有了事该怎么办?我从心底感谢和敬重他们,也常责备和提醒自己以后千万记着按时报平安,让大家省点心。再想到志愿者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需要按时接送上下学的宝宝,有许许多多需要他们过问和亲自完成的事情,他们真是太劳累、太辛苦了!
  “窗帘行动”使我这个耄耋老人不仅有了家人和单位的关心,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爱。我一个普通老人,对党对国家没多大贡献,退休了却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我更踏实放心了,我深深感到自己是个有福之人。人逢喜事精神爽,和以前相比,我像变了一个人,性格更开朗了,身体更健康了,人似乎也年轻了些……

省审计厅退休干部仝翠叶口述
本报记者李影记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7期

  • 第2022-09-16期

  • 第2022-09-15期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10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8期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