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办理简单的业务需要排队几个小时,现在大部分业务都可以线上办理了,个别需要去大厅办理的业务也能很快办完,方便多了。”9月30日,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电力公司)供应商服务中心,上海思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侯亚安正在使用智能结算机器人进行自助交票。
该供应商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是省电力公司物资专业面向广大供应商的服务窗口,承担着全省电力物资的签约与结算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特高压、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电网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合同签约、结算任务量也随之迅猛提升。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他们出台一系列以融促产手段,为相关业务“脱碳、瘦身、减负”。
如今,依靠“云端”连线的暖心服务正在迅速穿透整条供应链,这样的“共赢链”让业务人员更省心,让实体企业很舒心。
脱碳!让供应生态“绿”起来
绿,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是物资供应的高效精准和服务模式的低碳环保。经过10年的努力,供应商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全类合同线上签订以及全量结算单据线上流转审批,结束了供应商频繁跑办的时代。
该中心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过去合同从签约到进度款项(预付款、到货款、投运款、质保金)结算,供应商至少需要跑办四次,人工、住宿、伙食、交通费用全部加起来平均一份合同需要花费实体企业4000元左右的差旅费用。如今,合同电子签章以及结算单据线上办理全面覆盖,年平均可为供应商节约成本费用约2.7亿元。
该中心合同签约专责武秀杰对记者介绍,过去都是纸质合同,而且是一式四份,现在纸质版改成电子版,还是线上电子签章,这样下来公司每年可以节省近百万张打印纸,从细节入手提供绿色服务。
供应商们更是满意。不管是签合同还是办结算单,现在动动手指就把业务办了,即使疫情在家也不耽误按期履约。
瘦身!让业务流程“简”起来
“以前常常是人等设备,现在不一样了,物资供应及时到位,增加了我们对基建项目各阶段按期完成的决心和信心。”在山西长治郭庄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送出工程的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孙永胜满意地告诉记者。
管理精益求精,服务细微周到,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为缩短物资合同签约时间,保证工程项目不在前端环节掉链子。10年来,该中心利用“数字员工”替代方式,实现相关步骤的高速自动完成,平均每1000份合同签约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减至2天。同时,针对合同变更、解除审批周期长的问题,该中心创新物资工作流管控系统,实现合同变更、合同解除相关单据的线上办理,将过去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参与。该中心还依托信息化手段研发智能结算机器人,实现发票从扫描、审核到预制、过账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使结算人员从过去重复繁琐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供应商快速便捷自助交票。
减负!让产业链路“动”起来
“不仅回款时间缩短了,保险和保理业务还帮我们解决了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对我们中小企业发展来说真的是帮助太大了。”近日,常丰线缆有限公司财务主任闫颖梅收到880万元订单融资款时感谢地说。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实体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加大,大批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现状。该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使供应链成为助力产业链“动起来”的关键一环,最大限度地缩短疫情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供应链“停摆”,切实在稳经济、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勇挑重担。
该服务中心先后开展投标保证金保险替代,开通订单融资渠道,升级保险替代质保金服务等措施,大幅降低实体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比,帮助中小微企业轻松跨过融资门槛,在质保责任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质保金提前2-3年支付,切实解决供应商资金需求“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该供应商服务中心累计为近5000家实体企业提供“三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保险替代服务,释放保证金共计19.5亿元;为19家实体企业提供订单融资服务,放款金额突破2亿元。
本报记者张剑雯 通讯员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