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简称《制度》)。《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有机统一了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充分体现了财政预算改革的新要求。《制度》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一、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从有关数据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财政管理系统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建立一个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数据更加精确、充实,从而使财政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入到学校的发展计划之中。本文论述了建立高校信息化财务系统的必要性与意义。
1.财务制度改革是高校财务顺应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财务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变革和创新。高校财政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既关系到财政工作本身,也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工作,它的作用不容忽视。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办公用纸及其他物件的使用,使工作模式得到最优改善,使用方便、效率高,也与当前节能与环保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信息化能够提高高校财政工作的准确性、透明性,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有利于财政工作的执行与监督,对于提高财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2.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是财务工作自身的发展需要
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使之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时效性,而以往的工作方式都是依靠人力来进行大量数据的整理,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财务工作走向数字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财务工作的精确性与时效性,同时也能使资料更加充实完整。
以前的高校财政工作,海量的数据不便于对其进行即时分析与查询,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上述问题,同时可以随时调用所需的有关数据,从而缩短了数据的抽取时间,便于进行分析和做出正确的判断。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制度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适应高校的发展,满足高校发展的各种实际需求。
3.高校财务制度改革是管理工作的更高需要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财政资料与各种资源联系起来,为高校提供更为完整精确的信息,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的财务情况和有关信息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可以帮助学校与上级机构建立起数据的无缝衔接,可以及时地将有关的数据从上级机关那里抽取出来,保证了信息在连接过程中的精确性和流畅度。在现实发展中,高校也会与其他组织进行财务信息的连接,比如银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高校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顺利方便。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高校需要加快建设信息化系统。
二、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思路探讨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深化,对高等学校的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但是,科技创新方面,高校财政还处于早期技术层面,很多财务机构还在用十多年以前的软件,财务业务依然是一个劳力密集的工作。要想完成高校财政体制改革,必须从财务管理入手。财务管理是由上而下、自下而上不断循环的运作方式,数据是财务系统的基础,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全面地收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归纳、汇总和分析,才能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通过技术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使人力密集的财务工作向以算法、数据和逻辑为基础的智能化财务运作方式进行转变。
比如,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校企合作创新高校服务新范例”活动上,介绍了该校的财务管理改革工作:①在项目初期,由唯尔科技公司的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对高校进行了深度调查。在深入理解财务人员的需求痛处后,使该校的财政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并对有关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②经过全面调查,该校引入唯尔科技公司的财务系统。本系统覆盖了智能识别与填报、费用审核、发票审核、网上审批等多种功能,为高校提供了一个集成的智能报账平台,使费用结算业务线上化、智能化,提高了高校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
该校通过对会计过程的重构,运用预算控制和内部控制的原则,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的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建立一个智慧的财务服务平台,既赋予了高等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功能,又将其财务人员从原来繁杂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在业与财的结合中扮演着推动和执行角色,推动着它朝着管理型会计的方向转变。
总之,高校管理者必须有一种革新的整体观念,用信息系统来编制更精确、更科学的年度计划,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还可以吸引社会上的精英,为学校的财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增强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作者: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成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