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阳泉市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全球首批量产1GWh(亿瓦时)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入运行。由此,华阳集团钠离子电池实现了从中试到量产的关键转换,迈出了“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这正是我省聚焦“六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今年以来,全省经济保持了持续恢复、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新兴动能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积极变化。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75.7%,节能环保产业增长55.6%,汽车制造业增长35.1%,食品工业增长19.8%,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作为资源型省份,我省如何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要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全省上下千方百计摆脱对资源的依赖,积极发掘经济中的新增长点,全力培育壮大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链主制”,首批遴选了氢能、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10条产业链,确定了20户“链主”企业,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
通过“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链主”做强做优、“链核”提质增效,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省全力打造的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晋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引擎。多年来,晋中市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立了“政府+链主+产业园”联动模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日趋完善,集群优势逐步形成。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1倍、12.1%,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3倍。
产业转型关键在市场主体。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打出提升营商环境、发展市场主体的“组合拳”:开展极简审批行动、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建设“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在前期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又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提出119条惠及面更广的改革事项,着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数据是最好的答案。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截至9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81.1万户,增长24.9%;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84.4万户,增长1.2倍。
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是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让人欣慰的是,1—8月份,全省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8.7%。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明显快于服务业增速。
服务再升级、环境再优化、发展再提速。在新动能的不断注入下,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正逐步显现,势头渐劲……
本报记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