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救命神器”AED再立功

——发生在省体育中心的一场生死救援小记

  近日,在山西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打羽毛球时突发急症,倒地后面色青紫,无意识、无呼吸,情况危急。正在馆内准备打球的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名誉主任陈再彬发现后,立刻上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场馆工作人员张晓荣迅速取来现场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对该男子进行电除颤,并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经过30分钟左右的施救,男子逐渐恢复意识、呼吸、心跳,施救成功。随后,该男子由120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观察治疗。
  “在宝贵的黄金4-6分钟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次之所以能成功施救与场馆配置AED密不可分,AED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现场全程参与使用AED抢救患者的陈再彬说。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是迄今为止治疗心脏骤停最有效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简单理解就是,心脏有自己的电节律,在发生电击、溺水等意外时,节律就会发生紊乱,造成恶性心律失常。使用AED给心脏进行电击,通过一个强力的电流重启心脏电信号节律,消除心脏的无序“颤动”,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从而挽救生命。
  据了解,2020年以来,在全省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被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省红十字会为牵头单位。目前,全省累计投放1823台AED,集中在学校、景区、社区、交通枢纽、体育场所等公共场所,培训人数达11万余人次,其中,今年共投放800台AED,为AED项目点培训5.6万余人次。通过在全省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已累计成功救治4例心源性猝死患者。
  目前,山西体育中心共配置了5台AED,太原市红十字会对体育中心场馆工作人员和教练员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员取证培训。正因如此,在这次现场施救过程中,施救者才敢出手、能施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本报记者王佳 通讯员刘晓红 实习生刘玉栖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3期

  • 第2022-11-02期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30期

  • 第2022-10-29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