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陆城市而言,陆港是其承接资本、促进沿海产业转移、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物流枢纽。
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大同成为本批次我省唯一入选城市,山西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所属大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大同陆港枢纽)被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此次发布的25个国家物流枢纽,具有枢纽协同能力增强、多式联运功能突出、产业联动更加紧密等三方面显著特征,对于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枢纽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牵头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127个城市布局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
记者了解到,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目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点”上,系统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在“线”上,依托枢纽打造跨区域的物流通道,完善区域内集疏运体系,提高干支物流和末端配送一体化运作水平;在“网”上,推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在“面”上,发挥枢纽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带动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与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牵头发布四批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95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大同陆港枢纽具有区位和开放优势
此次,为什么是大同?为什么是陆港型枢纽?
在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与大同的城市特点相匹配,符合其战略区位、开放优势和物流业实际。
观区位,大同市地处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交汇中心,承东部发展之势,启中部面向京津开放之门户,靠西部资源广阔腹地,是重要的交通汇聚地。作为全国42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近年来,该市围绕“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大交通空间谋划力度,积极布局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多样化的交通线路,形成对外大运量、高速度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看物流,作为大同陆港枢纽的建设运营单位,华远陆港集团大同公司依托我省唯一的进境肉类监管场、国家级杂粮检疫检测重点实验室、保税物流中心(B型)、电子口岸“单一窗口”等功能优势,将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完善陆港功能,为我省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成立两年来,该公司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进出口额28亿元,缴纳税金1.6亿元,缴纳关税1.14亿元。此次“国字号”物流枢纽的布局建设,必将为区域乃至全省发展注入新动能。
促进全国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协同高效运转
关于国家物流枢纽的运行模式,外界关注度较高。
据介绍,依据建设方案,大同陆港枢纽以华远陆港大同公司为运营主体,通过战略合作方式与有关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引导区域物流节点合理分工、差异化发展。将建立“公—铁—港—航—网”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铁—公—机、岸—港—网”的产业生态圈,构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国际陆港布局。全面构筑以现代物流业为主,以陆港枢纽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现代金融和科技创新服务为辅的现代国际陆港经济体系。
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为山西带来什么?我省应当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
在业界看来,该物流枢纽将重点打造外向型经济的枢纽中心、供应链整合的组织中心、产业链集聚的商贸中心、新业态培育的创新中心,成为服务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肉盘子”、山西北肉进出口冷链产业集散基地、晋北国际物流集散及邮件分拣中心。因此,放在全国层面看,建设成中西部地区标杆性陆港型枢纽,可以支撑和带动华北北部及周边地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全国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协同高效运转。
“大同陆港枢纽将汇聚中西部、蒙俄欧的特色产品和京津冀、环渤海的先进技术,立足大同、辐射山西、服务全国,提升我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助力区域经济全面高质量转型发展。”华远陆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王蕾
短评
有“位”更要有“为”
众所周知,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既定内容,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度建设的25个国家物流枢纽名单,可见国家对其战略地位和经济作用的高度重视。
大同陆港枢纽被纳入“国家级名单”,并不等同于已经符合国家级标准,更不代表能够安心等待支持政策“送上门”。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相关企业和单位应该静下心来谋思路、沉下身去干实事,推动该枢纽尽快发挥出带动作用,呈现出国家级枢纽的应有作为。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要以“有为”来凸显“有位”。依托大同“陆港+制造”叠加优势,深化与后方产业集群的协同联动,推进枢纽、产业、城市、通道功能融合发展,带动区域制造、商贸等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要从服务本地升级到服务全国。有力提升国家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现代化水平,引导物流服务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式发展。吸引社会物流资源进驻枢纽,带动周边生产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业态集聚发展,促进晋北地区国内外贸易发展。
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要统筹整体运作和资源配置。着力形成以“存量设施为主,增量设施为辅”的优势互补、业务协同、利益一致的运营模式。引导区域物流节点合理分工、差异化发展,提高物流节点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物流网络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打造绿色集约的物流网络。
总而言之,名单的公布,打响了加快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的“发令枪”,大同陆港枢纽建设已然“起跑”。如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必将助推“公—铁—港—航—网”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形成,也预示着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综合型国际内陆港指日可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