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状况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期,补齐农村养老短板、解决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更加突出。近日,省乡村振兴局推出了“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解读之养老帮扶(以下简称养老帮扶政策),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针对性的保障性养老服务,提升“两不愁”保障水平,从最薄弱环节筑牢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让农村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12月7日,在探访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时,记者老远就听到老人们在放声唱歌,听不出具体唱的是啥歌,但能听得出是喜悦的歌声。原来这是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进行下午活动。据了解,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是专门为了解决农村“两无”老人养老问题而建立的,用针对性的养老服务解决老人们保障难、健康难、关爱难等问题,也是大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帮扶措施。
“我们这个服务中心是用村里闲置的办公场所改建的,收养对象主要是村里的没有子女也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和有子女,但是不方便照顾,岁数比较大的老人以及一些特困户、残疾人,我们会根据不同人员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负责人徐永义告诉记者。
养老帮扶政策明确,凡是已经参加我省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的人员,年满65周岁,达到可按月领取补充养老保险的,每人每月补20元;年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再提高10元;对无子女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经认定年收入低于低收入标准的,每人每月再提高200元,与低保、特困群体待遇不同时享受。
“我原来住的是土房,这里是小瓦房,比原来敞亮多了。”今年81岁的郭翠花说,“如今政策好了,我的养老钱也比原来多了,现在是120元,还有每个月393元的低保,加起来不少呢。”
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是一个农村老人的幸福家园,这里能够为老人提供日常吃住、就医保洁等,生活起居都由专人照料,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郭翠花说:“在这里吃穿不愁,有人照顾,还有一起聊天晒太阳的伙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知足啦。”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农村老人是关键群体。解决他们的防老养老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养老帮扶政策提出,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由县级政府为其代缴最低缴费标准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家住瓜园村的村民闫映庭,今年85岁,是养老帮扶政策的受益人。“国家的政策好,我有低保,政府又给我代缴了补充养老保险,我是真的受益不少。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很多事情都是帮扶工作人员给办的,现在的生活就是好,我赶上了好时候啊。”闫映庭满怀真情地说,“现在住在这个关爱服务中心里,生活更自在。这里都是邻里乡亲,平时也不孤单,日子过得很舒心。”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必须是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真正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今,瓜园村关爱服务中心成了村里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相信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帮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会度过温暖幸福的晚年生活。
本报实习记者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