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2月19日讯(本报记者王龙飞)近期,省工信厅在前期专题调研基础上,对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全面摸底,印发了《关于做好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和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全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全省6977户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3.3%,基本达到正常生产水平。
分行业来看,电力工业复工复产率为99.4%,居各行业首位;煤炭工业复工复产率为95.4%,制造业复工复产率为93.6%,其他工业复工复产率为93.8%。据统计,自11月17日省委第119次疫情防控专题会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后,已有1066户停产企业恢复生产,预计到年底前还将有91户企业恢复生产,届时复工复产率将超过94%。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进一步加快复工复产,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推动我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的关键之举。当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进程明显加快,一些因疫情引起的区域封控、员工返岗、交通受阻问题已得到解决,但部分企业因受政策、市场、自身等各种因素仍无法复工复产。为此,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按照《山西省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要求,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实现能复尽复、应复尽复。
首先,强化复工复产情况调度。在前期专项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度,及时了解停产企业停产原因,针对性解决停产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有复产条件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其次,畅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围绕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链关键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及时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运行畅通,推动产业链整体配套协作发展。
第三,加大“白名单”企业政策支持。对列入省工信厅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的224户企业,在2023年1—3月期间,每月产值均实现正增长,且其中任何一个月当月产值同比增长50%或100%以上的(为避免两年春节放假时间不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1—2月合并计算),省级技改资金将分别给予50万元或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四,加快下达财政资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引导支持作用,对列入2023年预算的技术改造、特色专业镇培育等涉企资金年底前提前下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年初预算总额的60%,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同时,加强属地保障服务。推动各市工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疫情防控要求,加快推进停产企业复工复产,做好重点企业协调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助推企业加快恢复产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