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加强信息公开与新闻宣传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随着当代信息革命高速发展,越来越彰显了政府信息公开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次修订。新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新时代国家治理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要求,围绕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优化配套制度体系、划定公开范围界限、理顺公开与保密关系等,作出了一系列全新制度调整。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变化备受关注。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加强信息公开以及新闻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成为政府和新闻宣传工作者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当代媒体的大众化、便捷化、多样化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更为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云平台、自媒体和元宇宙,新闻从业人员凭借着自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优势,担负起了新闻宣传的责任和使命。可以说,当今的信息公开与新闻宣传工作既遵循宣传的一般性规律,又有着各自特殊的要求。今后的信息公开与新闻宣传工作需要遵循一般性的规律,又要寻求特殊的工作要求,即在网络空间、国际场域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把握协作关系,提高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和处置水平

  大道不畅,小道必猖。从舆论引导的角度看,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在工作上各有侧重,操作上密切相关,效果上互为增进。公开的关键是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全面真实公开信息。宣传的关键是弘扬正能量,引导群众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全面准确地公开可以成为形势判断的基本依据,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素材和更高的可信度支撑。宣传聚焦矛盾和不足,可以促进更好的公开;深刻的评论和集中的报道,可以迅速增大公开信息的覆盖面和抵达率,有效提高公开效果。事实上,公开和宣传都不能独立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和社会负面情绪的疏解,必须建立信息公开与新闻宣传的协同工作机制,做到有预判、有预案,协调发声、整体发力,才能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梳理近几年信息公开和新闻报道工作,不断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处置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比如,2022年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网络相继出现国家防控措施放开、“躺平”的解读,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做好了防控政策的宣传解读,深刻领会新举措对实现“疫情防得住、经济稳得住、发展更安全”目标,为保障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兼顾民众生活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精准把握时度效,突出效果导向,发挥舆论引领作用,在更多细节和温度等方面上“先声夺人”、主动作为,做到疫情防控工作向前一步,舆论引导就跟进一步,把牢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论的主导权话语权。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应对了全球多轮疫情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面对人民群众对优化防控措施的困惑,新闻宣传工作应时刻紧密结合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不断推进新闻内容创新、提升内容品质、增强新闻的针对性,及时准确解读优化防控措施是基于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评估数据和风险研判,是为了更好地集中资源,提高防控效率。这既是主动释疑解惑,疏通释放情绪,化解矛盾冲突,也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为安定民心、增强战疫抗疫信心注入源泉活水。疫情防控新闻舆论的内容应该把握好重大舆情的敏感度,符合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变“粗放式”报道为精准化的“个性化”传播,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形成新闻舆论与社会关切同频共振、同向聚合,让主流舆论风向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深耕“舆情土壤”,利用全媒体矩阵占领新闻舆论传播高地

  深耕“舆情土壤”,牢牢掌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主导权话语权,既是新闻媒体的政治责任,又是舆论传播的安全底线。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舆论引导为例,集中聚焦报道模式已经逐步向常态化分散报道模式转变。这种常态化转变以专业化的宣传队伍依托,及时收集并报道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变化的政策和科学知识,确保常态化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新时期的报道更应随时做好“突发”“紧急状态”的准备,既要做好常态化新闻报道,又要做好“突发新闻”的预案。从2022年冬季这轮疫情来看,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部分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疫情的四五线城市也纷纷中招,各个战线人员经验不足,各种资源也不够的现象频发,此时“突发新闻”预案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要加强集中聚焦报道模式,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的焦躁情绪和恐惧心理,还需提高新闻敏感度,关注疫情防控与民生问题的多层面关联。疫情防控中的报道,聚焦疫情防控、传递信息、普及常识、引导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工作重心。当今,人们生活在疫情的后续影响之下,所面对的就不仅仅只是疫情防控的问题,还有生产和生活问题。这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民之所想,探民之所问,将疫情防控与人民的生活相结合,重点关注复学、复工、复产方面的民生选题。以复学为例,新闻选题则关注多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而开展的各种举措,第一时间追踪报道典型案例,发掘新闻亮点与热点,正确引导舆论,回应老百姓密切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当今的新闻宣传是“全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和自媒体伴生伴随的时代,打造媒体矩阵、加强全媒体的融合互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新闻宣传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全媒体融合趋势,积极学习掌握全媒体运营机制,有效实现自身的媒介融合转型。自媒体的多元性和便利性,必然会出现大量质量低下的“新闻报道”。新闻从业人员立足自身专业性,制作真实精致的新闻报道。首先是真实,要求事件、数据、引文各要素的真实和全面,获取第一手资料,全面掌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是精致,从标题到配图,从遣词造句到报道稿件的宏观布局、起承转合都务求精巧细致,向老百姓提供既真实可靠,又制作精良的新闻报道。第三是接地气,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老百姓在哪里我们的新闻宣传就要在哪里,充分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为我们的“热度”“保温”。
  与全媒体时代全面融合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老百姓了解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全民性和互动性。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要确保自身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更要对舆情承担预判的功能,发挥新闻宣传的正能量引导功能。由于疫情及其后续影响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度高,转发频率快,这就导致各种未经核实的消息得以“泛滥”,谣言得以滋生。新闻报道与宣传要具有预判性,及时回应突发情况,并有效澄清事实,将真相还给老百姓,保障舆论的正确导向。
  总之,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新闻宣传工作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我们要利用两者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具体的新闻现场,动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真实、全面、客观、及时的新闻报道,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作者: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党委宣传部 吴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04期

  • 第2023-02-03期

  • 第2023-02-02期

  • 第2023-02-01期

  • 第2023-01-31期

  • 第2023-01-30期

  • 第2023-01-29期

  • 第2023-01-21期

  • 第2023-01-20期

  • 第2023-0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