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大力推广粮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 狠抓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基地创建

吕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

  本报吕梁2月14日讯(记者李全明)近日,记者来到柳林县留誉镇的山坳里,看见层层梯田中到处都有农民忙碌的身影。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研究员王丽侠,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踌躇满志,谋划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为农民打开致富之门。王丽侠在兴县示范基地种了20多亩绿豆、豇豆等热季豆,其中有多个品系在当地长势良好。“示范基地生产的豆子,主要都是食用豆,一部分产品卖到北京后,在一家豆芽厂完成了绿豆新品系的豆芽筛选,初步选出了9份高产且商品性能好的新品系。”王丽侠介绍。
  记者了解到,吕梁正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
  推动农业科技攻关和集成示范。去年以来,吕梁山区9县共确定遴选420名农技员,示范基地22个,其中交口县还特聘农技人员7名。该市及时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立足提单产、增总产,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选用优良粮食作物品种,大力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等粮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
  加强典型示范。正在创建1个部级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县,狠抓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基地创建,示范推广一批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该市认真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等“十项工程”,推动建设1个省级科研示范基地和1万亩生产基地,加快完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叫响有机旱作农产品品牌和技术品牌。
  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该市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围绕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方案,提前遴选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培训实效。2022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7万人,发证率达90%,使现代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记者了解到,2022年,吕梁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02.65万亩,超额完成6.75万亩,总产量达12.44亿公斤,同比增长27.85%。生猪、肉牛、食用菌、小杂粮、马铃薯、红枣(枣芽茶)、核桃、沙棘等八大特色产业链产量质量双提升。其中,生猪出栏突破560万头,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25亿棒,杂粮总产量增长21%,临县红枣入选全国名特优“三新”农产品名录。
  下一步,该市还将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农田建设提质、绿色高产创建、特优产业提质、农业科技提升、农业项目攻坚、重点改革权能提升等“七大行动”,推动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实现一产增加值等重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14期

  • 第2023-02-13期

  • 第2023-02-12期

  • 第2023-02-11期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8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6期

  • 第2023-02-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