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朝诗人许浑的思乡诗,写云、日、雨、风错综辉映,清新丰富。其实,云起日落,雨来风满,正是契合了现实世界的变幻莫测。
打开小说《风满楼》,扉页引用《论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定下了总基调。君子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小人则反之,虽互相勾结但相处并不融洽。原因无他,惟利益尔。
30万字的《风满楼》,阅读起来并无难度,可读性强,情节引人入胜,一环套一环。看着一个个职场“小白”被人牵着鼻子走,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有想帮他们的冲动。然而,当局者迷,若换作我们每个读者,或许比她还懵懂无知。
假如我们能够早早看清生活,早早厘清职场纷争,是不是就少走弯路,就顺遂平安一些?是不是就更高明超然?非也。注定,我们要跟着社会环境、周遭潮流去走,能否坚守初心,能否摈弃诱惑,能否抵御贪念,靠的是自己内心的力量。这力量源自于信念,或者说是信仰。
“祁飞想把自己满腹的疑虑、期盼和感悟告诉别人。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后,他把门关起来,坐在办公桌前,在电脑屏幕上打下一个题目:《山雨欲来》……”这是长篇小说《风满楼》最末的一段文字。显然,这个小说结尾是非开放式的,让读者感到往事如烟,尘埃落定。
有没有一种可能,小说所写如一场梦幻,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一个初入官场的主人公——祁飞,在不到3年时间,所经历的惊心动魄和风云诡谲,便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中间牵涉许多人,老江湖陈戈、吴鹏程、蒋兆祥、老三等,官员段景瑜、董淑媛等。职场菜鸟祁飞、肖云燕,虽懵懂简单,但似乎才是漩涡中心、小说主角。这部小说更像是一对新人的官场成长史。
《风满楼》作者李彦乔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把打黑除恶、疑案侦破与奇异爱情等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揭开了现实生活中某些鲜为人知的一幕。
李彦乔原籍河北宁晋,自幼在榆次长大,当过中学老师,后在榆次文联工作多年。退休后,担任《文化晋中》杂志副主编。创作中篇小说《女皇凤冠上的珍珠》《子夜钟声》《呼唤》,短篇小说《孩子啊孩子》《殊宴》《琴思》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反映官场生活的长篇小说《官场》《天怒》《风满楼》,可谓官场三部曲。
李彦乔笔下所写企业改制中的利益纠葛、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甚至一些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一些类似的人物性格等,让读者难免与现实寻找对应。这样写的好处是接地气,有认同感,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但不好的是,可能会有人对号入座,产生一些麻烦。
避免让人对号入座,几乎是官场小说的底线。自然给写作者提出了高要求,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艺术化地处理。其实,所谓市场规则,在文学创作上也是相符合的。就是作为需求主体的读者,与作为供给主体的作家,在某些历史节点上,会不谋而合地达成某种默契。能踩在这个点上,创作无疑是成功的,而作品也必然受欢迎。大众对清正廉明的期待,从众多官场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广受欢迎便可看出。
读罢《风满楼》,其中有两个小细节,似乎并不起眼,但耐人寻味。
一是主人公祁飞在风雨过后,放弃副县长的任命,改而去文联任职。为官之道,“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有功则可大,可大则贤人之业。”简,是一种生活品质,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更是一种从政的品德。孔子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敬在前,简在后,勤于政事,节用爱民。如此,百姓和乐,事业有成,天下必安。
人生在世,应恪守人生追求与做人操守,若在仕途,更应坚守初心,不钻营,不苟且。显然,小说没有在为官之道上多做文章,而给人一种逃避出世之感。窃以为,为官若能一心为民、清廉公正,遵循“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也是一种为天地立命的理想与抱负。
二是祁飞向肖云燕隐瞒了其男友郑思远车祸案的真相。是揭开谎言,还是继续隐瞒,并非一句对错那么简单。直面真相,可能更痛快,更显得痛快淋漓,但善意的谎言,可能会成全一段婚姻,会拯救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作者一笔带过,却令人浮想联翩。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惟愿故园无此声。
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