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3·15特刊

购买临期食品 记牢这些要领

  80元两箱特仑苏牛奶、60元两箱爱慕希牛奶……在省城太原桃园北路,有家以卖奶制品为主的超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着顾客蜂拥而至,生意十分红火。
  原价60多元的特仑苏为什么40元就可以买到?仔细看包装,原来距保质期只有2个月了。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卖的牛奶大多都临近保质期,距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便宜,但质量没问题。
  在太原长风街一家超市内,也专门设置了临期食品货架,从零食小吃到米面粮油,最低低至1折。
  “你看这包华夫饼,距离保质期还有3个月,但是我们也根据规定清理到了‘临期区’,原价32元一包,现在才10元,比3折还低,太划算了。”在这家超市,售货员告诉记者,他们每隔几天就要清理一次库存,因为销售的是食品,所以保质期他们会格外注意。一般距离保质期1至3个月不等,都会摆放到“临期专区”进行销售。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快要到保质期但还没过期的食品。采访中,很多居民表示对临期食品很陌生,因为以前商家主要以折扣、特价、促销、清仓来代替“临期”二字。临期食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日发布的《市场端临期食品经营现状报告》显示:近两年,临期食品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6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71亿元。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网购临期食品。
  据介绍,临期食品中消费者最常购买的三大品类分别是包装零食类、面包糕点类、奶制品类。
  临期食品市场升温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临期食品安全吗?一位市场监管人士表示,临期食品不等于过期食品,只要在保质期内正常储存,安全性是有保证的,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他同时提醒,购买临期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标签,确保在保质期内,核实贮存条件,确认包装无破损、无漏气等。同时,对待临期食品要理性消费,尽量不要大量囤购临期食品,避免过期变质而产生浪费,建议少量多次购买。市场上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合格产品,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在不确定食品是否合规安全的情况下,为了捡漏和“薅羊毛”而抢购的行为并不可取。临期食品价格可以打折,但食品安全不能打任何折扣。
  2021年4月29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提出,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所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临期商品店的价格标签上除了标注商品现在的价格外,还标注了产品的有效期及经销商的指导价,方便消费者参考选购。

本报记者王龙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 第2023-03-11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