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的既往认知中,保险行业的覆盖范围可以有多广?
除了我们熟知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健康险、重疾险等险种,您听说过为古树名木、生猪、奶牛、小米、马铃薯甚至是湿地购买保险的吗?
事实上,在我省,从粮食到蔬菜,从家禽到畜牧,从森林到湿地……保险业正在为全省农业生产编织起一张密实的风险保护网。
原中国银保监会曾发文指出,保险公司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近年来,我省紧抓当地农业产业特色,以特色险种的“小切口”做好农险服务的“大文章”。截至目前,全省落地数百个地方特色险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体系。
特色农业险
为农民编织保护网
2022年3月,太平洋财险高平支公司与高平市林业局签约“山西省晋城市地方财政古树名木保险”,为当地造册挂牌、树龄达300年以上的70棵一级古树名木提供了累计350万元的风险保障,在全省率先为古树名木上了保险。
加工型马铃薯保险是太平洋产险山西分公司在全省首创的“政府+保险+种植主体+收购企业”新型商业性加工型马铃薯订单产量保险。为助力“土豆革命”,2022年,该公司累计为右玉县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21家主体、共计3.88万亩加工型马铃薯提供风险保障4566.44万元,总赔付564.88万元,真正保障了种植主体的利益,促进了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我省首单耕地地力补偿保险为吕梁市某地的6.61亩耕地提供了0.6万元的耕地地力指数提升补偿保障;太原市奶牛养殖企业凭借中煤保险的农险保单增信赋能和活体抵押登记,成功获得农业银行贷款230万元;人保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将黄花种植承保面积扩大到目前的5.49万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83亿元……
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着“防火墙”和“安全网”的关键作用,已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省各地涌现出多款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省内多家保险公司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保险手段转移特色产业生产经营风险,通过扩大农险覆盖面、创新农险品种、推动保险与其他金融工具融合等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让广大农户更加安心。
据统计,随着我省特色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保险保费由2020年的15.5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06亿元,年均增速55.03%;提供的风险保障从847.53亿元增长到1023.48亿元,年均增幅20.76%。
创新型险种
扎牢防范农业风险的“篱笆”
今年以来,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猪价的“变脸”,让国内多地猪价下跌风险陡然增加。
然而,对于大同市生猪市场而言,这都不是事儿。因为,自2022年我省首单市级全县域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承保以来,大同市10个县区的466户养殖户已为16.12万头育肥猪购买了保险。太平洋产险大同中心支公司为养殖户承保了总保费1248.31万元、2.95亿元风险保障的保险,为大同育肥猪因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扎牢了防范“篱笆”,为当地政府稳产保供、扶持产业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保险+贴息”“保险+信贷”“振兴保”……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围绕产业帮扶,积极推广潜力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帮带、品牌技术扶持三大模式,在生产全过程为农户提供新模式和新路径,变“输血”为“造血”,最终通过发展产业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在我省,“保险+托管”“保险+期货”的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相关业务在业内逐渐扩面,品种覆盖玉米、白糖、大豆、棉花、苹果、天然橡胶、鸡蛋、生猪等。
据了解,在我省,以农业保险为例,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太平洋财险、中煤财险等,聚焦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乡村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发出适合养殖、种植、森林等行业的各类农业保险险种。
业内专家认为,农业保险在赋能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增信作用可破除农业企业抵押物不足等痛点,撬动其他金融资源进一步流向农业。未来,应进一步提升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融合度。
新科技
为农业险提质赋能
近日,一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险”与“溯源”相结合,连接农产品种植、加工、检验、监管和消费等全过程的“溯源农产品质量责任险”在晋城落地。
顾名思义,农产品溯源是一种从生产源头开始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科技技术。近年来,省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引领全省保险业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保险,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全方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移动互联、3S、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始不断应用到农险业务流程和场景中,在增强农险服务能力、提升农险精准化程度、提高农险监管效能、推动农险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山西保险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促进农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种植业“风险减量”服务是太平洋财险山西分公司目前技术服务的重点发力方向。该服务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等科技手段,为种植业承保地块提供数据采集、作物识别、长势检测、灾情监测以及灾害损失评估等服务,将最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到防治、救灾和定损理赔工作中。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分公司将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整合,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生物AI识别技术,对猪脸、牛脸等进行AI识别,承保范围包括肉牛、能繁母牛、驴、能繁母猪、育肥猪,真正实现了养殖险承保和理赔的全流程线上封闭运营,有效消除了养殖业保险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省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当前,不断涌现的特色农产品保险正逐渐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今后,我们将始终坚守‘保险为民’初心,不断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发力,持续把保险资金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本报记者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