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一批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俱强的新兴主流媒体平台发展迅速,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主流之声愈加嘹亮。但与此同时,受众流失、收入下滑的困境也在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中普遍存在且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发展,是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台必须始终坚持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宣传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践行新闻工作的职责使命,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彰显和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上做实功、求实效,站稳立场,守好底线。
全媒体时代,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台更要保持精准的判断力和政治敏锐性,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引导受众、服务受众,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一、不破不立,抛弃旧有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传媒体系的机制体制,才能实现创新突破。
相比技术上的创新,对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而言,打破旧有的机制体制,建构一套全新的、适应新时代媒体格局的管理模式更为重要。
任何一个组织,机制架构都是指挥系统,是运行良好的前提和基础,适应生产关系的机制体制才能确保合理分工和良好协作。5G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已经彻底重塑了媒体格局,改变旧的管理和运行体制,建构一套适应现代传媒体系运行的体制,既是建强新型主流媒体的大势所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近年来,很多广播电视台开始关停用户数小、收视率低的频道,如大连财经频道、合肥影院频道等,但更多的地方台还在抱残守缺,日复一日做着受众寥寥的节目。深陷和市场脱节的运行模式中,人员技能陈旧、观念保守,没有能力也没有空间创新。有的地市台貌似进行了改革,除了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各频道频率也要制作短视频、开直播,但因为管理模式基本没变,内容没有统一策划,制作出的产品内容形式大同小异、质量参差不一。视频、直播是广电媒体的天然优势,专业人员汇聚的广播电视台生产出的本应是高质量的精品佳作,但现实却相差甚远。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全媒体,地方广播电视台要想在现代传媒格局下突围破局,重树权威身份,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做好顶层设计,理顺底层逻辑,通过体制优化推动内部资源的科学重组和优化配置。当一套适应生产关系的机制体制建立起来后,扭转形势实现突破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高质量新闻报道仍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稳定输出优质新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吸引受众、提高影响力是地方广电媒体平台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国际的成功经验都表明,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仍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闪电新闻近年来围绕主题主线宣传,推出大量精品力作,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收获“年度最具影响力机构”“全国媒体榜第一”等多个平台奖项;河南广电集结全台最优质的新闻生产力量成立大象新闻中心,不断打造优质内容吸引受众,2022年客户端下载量1.2亿,总粉丝量突破2亿。
当权威媒体平台的形象建立起来后,地方广电平台就可以依托媒体优势,把服务延伸到当地的各行各业中去,吸纳地方大型企业入驻,邀请政府各部门、各社会组织的新媒体账号入驻,把平台做成当地百姓心目中最权威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消费能力不容小觑,“适老化”进程或是地方广电平台的机遇。
数据表明,年轻人对传统主题新闻缺少兴趣,对广播电视台官媒身份非常认同的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多。1962年到1973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的一个高峰,平均每年出生2663.9万人。这个庞大的数字就是未来老年人口增加值。这批老年人文化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对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在内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强烈。
同时,在老年人消费市场中,医疗、家政都是涉及体验的服务行业。广电行业有大批45岁以上的从业者,和年轻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相比,他们更容易理解老年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所以“适老化”进程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机遇。
因此,可以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情绪感受出发,精心制作一系列让他们认可的节目,逐渐增强与当地老年受众之间的粘性。同时,可以将当下一些收视率高的节目扩展至老年受众,湖北经视拥有600万中老年观众的相亲节目《桃花朵朵开》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北京卫视的《暖暖的新家》等节目都有为老人改造房间的成功案例,地方台完全可以设计一档专门做适老化家装改造的节目,线下承揽老年人房屋装修,售卖专门的适老化产品,把电视节目带来的流量引向线下服务机构。
近两年,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禁止非公有资本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等利好地方广电政策,抓住机遇,守正创新,可预见的未来,地方广电媒体一定能实现创新发展,再创辉煌。(作者:太原广播电视台 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