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上半年各市经济工作亮点】运城:重点工程扛鼎 规上工业发力

  • 建设中的运城市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本报记者杨永生摄

  •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   今年上半年,运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顺利,省市重点工程均超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复工率97.1%,新建项目开工率88.9%,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56.1%,三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这组数据,提振了该市上下坚定发展的信心。
      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信息显示: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77.5亿元,占全省的13.1%,排名全省第二;制造业投资完成119.8亿元,占全省的18%,排名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7.5亿元,占全省的19.3%,排名全省第一。
      2023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况,运城市牢牢把握经济恢复“窗口期”和“关键期”,锚定目标、加压奋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措施显效发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向好,呈现出生产供给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有效改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市场物价总体稳定的运行特点。
      纵观该市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态势,可以看出重点工程在其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该市狠抓“五个一”、市级领导“一联五”等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落实,保障项目投资进度和投资强度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今年该市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共57个(子项目共85个),总投资116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4.4亿元。其中,前期项目17个,建设项目68个。该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共有209个(子项目共289个),总投资235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6.2亿元。其中,前期项目27个,建设项目262个。截至6月底,该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93.9%,超出预期目标3.9个百分点;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08.8亿元,投资完成率60.3%。
      建设项目中,总投资16.4亿元的河津华鑫源钢铁集团1300立方米高炉和100吨转炉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7.16亿元的新绛县华能集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总投资79.6亿元的垣曲抽水蓄能一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总投资44.88亿元的济广国家高速公路菏泽至宝鸡联络线临猗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桥面板预制全部完成;总投资28.44亿元的运三高速公路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连接线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总投资7亿元的临猗县山西东睦磁电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磁敏感材料建设项目竣工投产。这些重点项目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牵引作用。
      工业经济的稳步推进,也为该市经济企稳回升、恢复向好提供了强力支撑。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工业投资总量及占比均在全省领先。上半年工业投资完成177.5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达119.8亿元,占全省的18%,排名全省第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2%,同比增长8.9%。从工业新动能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为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市积极推进北铜新材料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东睦磁电6万吨软磁材料、雨润新材料等13个新建项目尽快投产入规。同时,不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钢铁行业,支持宏达、华鑫源开发工业用钢产品,减少建筑用钢,力争全市工业用钢比例由58%提高到70%以上;在有色行业,支持中铝山西新材料延伸产业链、研发高端铝合金新产品,北铜新材料加快生产高精度铜板带箔和覆铜板等精深加工产品。该市还积极发挥产业链、专业镇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专业镇21个项目建设,实现市级专业镇县域全覆盖,上半年10条重点产业链246家企业完成营收1314亿元。该市持续推进废资源综合利用。预计下半年,建龙、凯越、利昇原、宏达胜4家企业新增废钢100万吨,工业增加值10亿元,可拉动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
      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该市打好“政府+链主企业+园区”“驻点+敲门式+集成招商”“市场化+网络+商协会”“推介+文化+旅游+展会”和“招商队伍+优惠政策+营商环境”五套招商引资组合拳,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301个,总投资2335.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额度增加16.1%;建成标准化厂房115.42万平方米,使用面积99.18万平方米;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总签约项目的比例逐年攀升,由2020年的59%上升至86%……2020年以来,该市签约项目1810个,总投资10370亿元,已开工1544个,落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省考核主要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重点工程与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力,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财源,也为当地不断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力保障。该市财政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8亿元,同比增长18.7%,快于全省11.3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96.8亿元,增长10.0%。
      与此同时,该市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统计显示:上半年,该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668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7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7元,同比增长8.0%,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杨永生

    记者手记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弘鑫非晶科技有限公司非晶合金薄带材料项目在同行业实现领跑,临猗县晋运制版有限公司通过迁建生产线让产品实现行业领先,永济市山西华拓铝业有限公司铝棒铝锭及铝制品加工项目致力于产业链延伸求突破,泰石节能(山西)有限公司玄武岩纤维制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岩棉生产基地……
      8月2日至3日,运城市开展全市2023年第二季度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集中拉练检查,亮出各县(市、区)及开发区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的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效。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在观摩中学经验、找差距,在交流中理思路、鼓干劲。
      眼下,河东大地,上下一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行动愈加坚定:万荣推动新兴产业成链集群,河津以绿色转型打开发展新空间,稷山着力蓄积转型新动能,新绛构筑“多业支撑”发展新格局,闻喜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再创辉煌……奋进的脚步,在这片土地留下时代发展的深深印记。
      8月4日,该市确定了加快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其中,总体要求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积极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关键环节城市,打造新兴产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知名旅游强市,构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必须坚持创新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奋斗目标是:2023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2025年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2027年为基本实现转型打下决定性基础,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与此同时,运城市将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新产业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数字赋能加速推进等五大行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催人奋进,清晰的目标让人充满期待。在这个加快转型发展的历史节点,只要勇奋进,一切皆可待。

    杨永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12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10期

    • 第2023-08-09期

    • 第2023-08-08期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6期

    • 第2023-08-05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