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特别报道

【走进乡村看振兴 巩固成果见实效】书写休闲观光农业新篇的“神来之笔”

——平定县红岭村创新推出“土地领养”项目纪略

  初秋的平定县红岭村,像一幅优美的乡村油画。这个距平定县城8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有两个让人羡慕的“金疙瘩”,一是阳泉市唯一的石膏矿资源,二是近1800多亩的土地。吸引记者前来的正是该村在黄土地上创新发展的“土地领养”项目。
  在村广场,记者一行见到了该村村支部书记赵锴元,他带我们来到了村集体200亩“土地领养基地”项目现场,参观村经济合作社的“神来之笔”。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两位土地领养者,一位是阳泉市民魏文婕。她告诉记者:“我通过抖音看到红岭村有领养土地,就带着孩子利用周末时间来体验乡村生活。”另一位是阳泉市矿区某幼儿园园长韩瑞丽。她告诉记者:“幼儿园在红岭村承包了六块土地,我有空就领着孩子们过来认识、采摘蔬菜,让大自然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土地领养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耕自种的综合性休闲项目,由城市居民前来领养,被领养的土地由村民全程照料并及时反馈信息,到了成熟季再由领养人亲自来采摘。在红岭村的“土地领养”基地,每块地用围栏分割开来,围栏上都装有连接着领养人手机的摄像头。
  赵锴元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有领养土地87亩多,分成了68块地,每块为一分地,领养费用为500元,不包括秧苗和有机肥的费用。合作社提供水源和农具,并负责平时的浇水和除草管理。管理员基本上两天浇一次水,每亩地用30多吨水,成本不到100元,折合每分地不到10元,管理工资为每分地200元,整体下来每亩土地纯收入达到3000元(第一年领养价格不高)。”
  在地头,记者碰到了承包托管人王小林和张所富,他们去年经营村里通过委托管理流转回来的500多亩土地,除去返还款和花销,赚了22万元。今年,他们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走订单农业模式来增收。“下一步,我们还要投资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争取明年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农田。”王小林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郭强 通讯员赵瑞 翟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0期

  • 第2023-09-09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3期

  • 第2023-09-02期

  • 第2023-09-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