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方山县易地移民安置点盛祥安居小区,一栋栋红黄相间的楼宇格外醒目,老人们的唠嗑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让整个小区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氛。
据了解,盛祥安居小区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65464平方米,安置方山县圪洞镇542户1098名群众、马坊镇324户1064名群众,是当地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也是覆盖范围最广、功能配套最为完善的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区。
政府牵头出实招,群众就业有渠道
如何解决移民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摆在方山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该县相关领导改变思路,多次外出考察,积极引进生产公司,把工厂建到村里,把工作送到家门口。
该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王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认定山西良泉酒业有限公司、集萃服装加工有限公司等10个帮扶车间。其中,盛祥安居小区就有方山县蔚蓝服装有限公司、方山县志康箱包有限公司2个帮扶车间。目前,帮扶车间可解决近800名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就业群众年收入2万元左右。”
出了家门进厂门,就业顾家“两不误”
记者走进方山县志康箱包有限公司帮扶车间,只见一件件箱包成品有序地码放在墙角,工人们有的在织造,有的在缝头,还有的在包装,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负责人廖永康介绍说:“目前车间里有50多名就近就业的妇女,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
“我们家是脱贫户,从偏远的马坊镇窑上村搬迁下来,住在盛祥安居小区。出了家门进厂门,我就在帮扶车间做工。这里按件算工资,收入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车间缝纫工张海燕告诉记者。
在方山县,这样的脱贫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到各自家门口的帮扶车间上班,实现了增收致富。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致富同步
如何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旧日子”?产业配套、就业保障又该如何跟进?在帮扶车间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段丽珍2600元、白丽萍2400元、肖继林2900元、曹淑琴2800元……”方山县蔚蓝服装有限公司8月份工资单上,每个人的工资都达到了2000余元。
“我在车间工作3年了,月薪2800元。现在车间的订单很多,已经接手的单子可以做到今年年底,大家都干劲十足。在家门口就业,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没有后顾之忧,收入也不比在外打工差多少。”女工曹淑琴深有感触。
方山县圪洞镇党委委员、盛祥安居小区党支部书记张薇说:“盛祥安居小区党支部免费提供2座厂房,在北理工捐赠了40套服装加工设备后,引进了志康箱包有限公司;免费提供1座厂房,在北理工捐赠了32套服装加工设备后,让当地蔚蓝服装有限公司入驻帮扶车间,目的就是把更多的工作岗位送到移民搬迁户的家门口。”
现如今,以给国内外各类品牌代加工书包、公文包、旅行包为主业的方山县志康箱包有限公司和以加工服装为主业的方山县蔚蓝服装有限公司产销两旺,年产值可达1300余万元,带动了200多名妇女就近就业。
圪洞镇党委书记闫建龙说:“我们将持续完善壮大后续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以就近安置为主,解决留守劳动力就业问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要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广大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让易地搬迁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肖继旺 郝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