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太原取得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佳绩

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2元,增长7.1%,绝对值长期居全省首位,并高于全省、全国

  本报太原9月21日讯(记者王媛 实习生姚雅馨)9月20日,记者从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太原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2元,增长7.1%,绝对值长期居全省首位,并高于全省、全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太原市围绕“立足太原、加工全省、服务全国”的思路定位和“大城市、小农业”的市情农情,强龙头、延链条、兴业态、建集群,坚持“品牌引领、园区承载、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产业融合”,全方位推动特优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好成绩。
  稳面积、稳产量,全力筑牢粮食生产“安全线”。太原市狠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集成良种良法良机,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开展试验示范、探索高产作物种植新模式,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
  树样板、带全域,实现设施农业特色高效。持续推进“万亩千片百园”设施蔬菜建设工程,建设施主体、补基础短板、推智能化设备应用,培育出清徐县杨房村、西怀远村等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配套齐全、优质高产的样板基地。扶持有基础、有规模、有产业特色的园区,不断提升全市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扩产能、亮特色,实现畜牧产业绿色健康。围绕良种先行、融合推进、特色养殖,实施畜牧业提升项目,创建标准化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针对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太原市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桦桂、永丰、天禄丰种猪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肉羊、禽蛋、生猪养殖产业实现新发展。
  强龙头、促提升,推动特优农业全链条升级。聚焦农业两头、生产两端,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主体矩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加大对以食醋为核心的酿品产业集群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饮品、乳品、肉制品、主食糕品产业集群,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区。
  树精品、显特色,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围绕“山水人文、晋韵田园”,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景点,推出西北部山水人文、南部平原田园风光、北部黄土风情、汾河水源度假、东山生态农业五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形成“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线成网”的全域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靓品牌、锻长板,实现特色产品增值增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群众增收能力。打通城乡特优农产品供给通道,满足省城居民多样化、多元化、品质化需求,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端市场,推动更多特优农产品“走出去”。
  据悉,目前,太原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13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92家,推荐认定省市级示范联合体1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平均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认证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114个,培育中华老字号企业5个、非遗称号企业4个,晋祠大米、清徐沙金红杏等6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志鸿说:“我们将继续落实‘特’‘优’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7期

  • 第2023-09-16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