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抒新歌,硕果飘香话丰收。9月22日-24日,由中国养蜂学会、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蜜蜂)——“蜂”收节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沁水县举行。以“蜂”为媒做文章,搭建交流平台、举办高端论坛、推出农特产品、送上文艺演出,让丰收节的内容更丰富。
专家学者+参展客商,云集沁水
“蜂”收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蜂”收节开幕式、沁水县蜂产业发展恳谈会、中国乡村振兴蜂业发展论坛等活动,还特地邀请了专家学者34人,全国蜂业界各学术研究机构代表、全国蜂产品企业代表、供应链代表等200多家参展客商。
来自河南、甘肃、广西、四川、浙江、吉林、云南等地的100多家企业来沁参展,如此规模,在沁水尚属首次。河南省长葛市宇扬蜂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生产销售蜂具的专营企业,参展的产品有电动脱蜂机、蜂螨一巢净、巢础埋线器以及各种规格的蜂箱蜂机具。
“我带来的都是行业最新高端科研产品,现场有很多蜂农前来咨询,能感觉到沁水蜂业潜力足、势头好。”公司负责人杨国营感慨地说。
近年来,沁水县围绕“电商+产业+配套”整体要求,按照“一轴三园多链”构架,建设乡村e镇;集产品溯源、品牌培育、视觉拍摄、营销策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沁水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农产品插上了“数智羽翼”;沁水县数字蜂业平台依托大数据中心,优化了一条智慧生产线,成为活动一大看点,引得专家学者及企业展商点赞。
观光游览+博物馆打卡,万民同乐
丰收节是老百姓自己的节日,最接地气。“蜂”收节现场热闹非凡,歌舞表演,甜蜜的旋律一曲又一曲;宣传展板,幸福的景象一幕又一幕;八音演奏,古老的唱腔一声又一声;科普讲解,硕果的芬芳一年又一年。
3天的系列活动,可圈可点。活动主场地——蜜蜂小镇,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游园两旁,精心点缀的“诗词+摄影”“花草+游园”,引人留恋驻足欣赏。《朴算子·十里八乡小杂粮》《鹧鸪天·土沃小米》……文化学者,用一首首诗词歌赋赞丰收;《康养花居》《沃土新程》《楼外花香》……摄影爱好者,用一幅幅多彩影像“画”丰收。
“能读诗、能赏画、能观景,还可以看表演……这个周末真充实!”一位参加活动的家长说。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家长领着孩子纷纷打卡拍照,留下了小蜜蜂采蜜的情景。还有一些摄影师、抖音爱好者、媒体记者,聚焦丰收节的每一个亮点,“拍一拍”,宣传沁水。
中国蜂蜜博物馆(山西馆)面向大众开放,作为智能化、高端化、精品化的全国一流博物馆,其陈设让人眼前一亮:一楼科普知识区、二楼对接洽谈区、三楼互动体验区,利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多维度提炼“蜂文化”,打造独一无二的“中国蜜蜂之乡”名片。
东关小学田龙恩说:“我在妈妈的陪同下开了眼界,浏览了蜂的神话、蜜蜂动漫、蜂业历史……既有趣又长知识。”
多彩展区+特优产品,琳琅满目
展区内,红薯、小米、水果、花椒等农产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田园风光、红色十里”“千年古镇、魅力端氏”“鹿鸣圣地、颐养张村”……在农产品主题展示区,沁水县12个乡镇纷纷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亮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嘉峰镇的谷柿醋,集百年传统酿造技法于一身,酸爽怡人;十里乡盛产的连翘茶,轻撮一口回味无穷;胡底乡的艾草,契合当下健康养生理念;端氏镇的紫皮蒜极富营养,刚出炉的韩王红薯,热乎乎,咬上一口香甜又软糯。
“好酒,要飘出巷子!”沁水县多次召开品牌发布会,“千年古县、如画沁水”区域公共品牌登上了北京国贸地铁站;该县还授权20家企业,带动网络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此次“蜂”收节,将再造一拨热度,让农民真正受益。
本报记者崔振海 实习记者暴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