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最能代表忻州?”
“北路梆子吧!”
“雁门关!”
“秀容书院?代县黄酒?”
在本届文博会上,记者带着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大家给出了多种答案。
此次文博会,忻州市集齐了一整套“文化名片”对外展示。走进主题为“文跻九原、博雅秀容”的忻州展厅,四大板块构建起了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情怀的忻州文化脉络。
在“传统技艺·创新表达”板块展示区,众多忻州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匠人就是一张张“活名片”。他们齐聚一堂,用“忻州技艺”表达着“忻州记忆”。
“这还是忻州面塑吗?我印象当中的面塑都是婚礼上那些花朵、龙凤之类的面塑作品。您这个‘鲁智深’完全看不出是面做的!太厉害了!”在忻府区佩宏面塑经销店的展位上,观众岳恒成对着一件面塑作品竖起了大拇指。制作者卢佩宏作为忻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面塑作品的传承和创新。他表示,近年来,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面人儿”不仅是装饰品,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么小的葫芦上居然能烙300多个福字,太了不起了!”定襄弘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忻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张远现场制作的葫芦烙画,引起观众的阵阵赞叹。张远说:“葫芦和图样结合起来,在传达美好祝愿的同时,还表现了我们传统手工艺人坚持不懈地传承传统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的追求。这个葫芦也是我们的精神表达!”
传承技艺,展示文化,彰显魅力。文博会上,忻州市打出一张张专属“名片”,对外展示着忻州“文化符号”,激发了观众深度参与体验忻州文化生活的兴趣。
连续几天,展区内忻州古城推出的沉浸式互动表演——“秀容先生爱问”一开场,就迅速引来众多观众参与。“这个诗词对答,配上情景展示,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时空,成了秀容书院的学生了!”观众刘洋说。古老书院借助科技手段在今日焕发新生,吸引一批“新生”入学就读,也让忻州古城这张“名片”更加深入人心。
北路梆子、晟龙木雕、繁峙晋绣、静乐古琴、原平炕围画……在本届文博会上,忻州展区不仅集中展示了各类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传统手工艺项目,还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现场体验活动,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忻州、感受忻州,留下了深刻的“忻州印象”。
观众在走出展厅回望时惊奇地发现,该展厅的主体造型本身就是一张张“忻州名片”的叠加。以长城风骨、黄河胸怀、文物宝藏构建而成的忻州展厅主造型,在传承厚重历史、表达山河气韵的同时,也表达着忻州人昂扬向上的精神。
本报记者畅雪 通讯员孔祥蔚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