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发展全域旅游 尽赏特色风情

——我省构建全时段全季节全地域全覆盖旅游发展新格局纪略

  • 阳城县横河骑行小镇已成为骑行者的天堂(资料图片)。

  •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文旅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倾力打造“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旅游满意在山西”文旅品牌。今年举行的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抓转型必须抓文旅、抓文旅就是抓转型”理念,聚焦供给侧改革,在文旅融合、产业转型和迭代升级上,精准施策,因势利导,奋力书写山西好风光的“诗与远方”,助力旅游强省建设。
      以此为契机,我省各地及景区景点在配套服务、业态重塑、产品升级等方面抢占先机,积极探索各类旅游要素有机整合路径,培育文旅行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初步构建起全时段、全季节、全地域、全覆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优化基础设施 游客游得自在玩得惬意

      今年10月,利用长假机会,太原市民叶先生带着父母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尽赏独特的太行风情。他们一家还住了康养民宿,体验回归大自然的质朴,享受惬意假日时光。
      “青砖灰瓦的街巷,明清时期的老宅,行走在阳马古道上,仿佛就能望见这里旧时商贸的繁荣。”游览了陵川县浙水村后,叶先生在朋友圈配图发的这一段文字,收获不少点赞。聊起这趟旅行,他至今意犹未尽。
      记者了解到,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连接了晋城市最主要的山水景色,串联了众多的历史文化景区,构筑起了四通八达、外畅内达的旅游公路网络,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公路。沿线松庙村和浙水村等一批康养产业示范村崭露头角,渐成网红打卡地,极大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其中,浙水村依托丰富的文化底蕴、古朴优美的环境、温馨舒适的民宿引得游客流连忘返。
      如今,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条蜿蜒的丝带,穿梭在黄河之畔、长城脚下、太行之巅,串起一路好风景。循着其延伸的触角,人们能够领略黄河、长城、太行千姿百态的风光美景、人文风情。
      金秋十月,古都大同秋高气爽,正是户外出游的好时节。很多游客选择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住民宿、品尝美食、体验采摘,以多种方式尽享古都秋日时光。
      除了吃得放心、住得舒适、玩得尽兴,如何让游客处处感受到便捷,能够安心“留下来”,是我省各地及景区景点积极探索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提升游客满意度,每逢节假日,平遥古城等景区就会增设临时停车场和应急停车场,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并通过现场巡查与景区监控中心配合实时监测承载流量,利用官方服务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疏散分流游客,保障游客安全。
      为全面提升游客的便利舒适度、体验满意度,接下来,我省将针对已建成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完善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标志标识信息,加快通车路段5G信号全覆盖,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旅游公路。同时,推动重点旅游城市开通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到周边景区的公交线路,构建起“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的便捷立体旅游交通格局。

    丰富产品供给 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

      近年来,在“旅游+”战略的推动下,游客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山西文旅部门和景区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发力,依托地域资源特色,布局和整合旅游全产业链,以内容塑造产品力,以产品提升竞争力,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实现了游客满意和景区创收的双赢。
      今年7月,由省文旅厅推出的长城寻堡活动、长城巡游记等以长城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深度“种草”,持续助力山西文旅“出圈”。这些新鲜时尚玩法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山西古长城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旅行的方式走进表里山河,感悟历史文化。
      作为太原市的网红打卡地,钟楼步行街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在积极引入许多文化味浓、体验性强的新业态的同时,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提升游客体验感。走进晋礼文创店,手工缝制的虎头帽、博物馆系列书签、古建系列冰箱贴……各种IP的文创产品带着浓厚的山西文化元素。这里定期展出非遗传承人作品,店里的煤球咖啡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产品。
      在发展“首店经济”方面,钟楼步行街重点引入优质品牌的特色店、旗舰店和晋礼这样的山西首店,实现文脉、商脉的互通延续。目前,该街区已入驻品牌140多家。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单日最多接待游客12万人次。
      优化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业态。目前,我省5A级景区增至10家、A级景区增至312家,洪洞、阳城、平遥等7县(市)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3村3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云丘山康家坪、平遥一得客栈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研学游、康养游、自驾游、低空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适应旅游大众化时代市场多业态、多样性需求。
      为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我省积极推进王莽岭锡崖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民宿品牌,创建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推动大同开元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阳泉记忆· 1947文化园等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吸引游客慢下来。

    创新消费场景 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

      我省各地及景区景点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注重游客体验,持续创新消费场景,通过打造网红类文旅项目,增强旅游消费“文化味”和“烟火气”,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里不仅能拜关帝家庙,吃解州特色羊肉泡馍,还能观看关公故事情景剧,真是‘一步一景、一步一穿越’,让人既开眼界,又长知识。”今年国庆长假,陕西游客李女士在逛完运城常平关帝家庙后赞不绝口。
      10月10日,平遥古城缤“汾”老字号艺术街正式开街,明清建筑和老字号商铺经过国潮风装扮后焕然一新。在这里,街区就是景区,商铺就是景点,商户就是演员,服务就是表演。漫步街区,游客可通过实景展示、人物互动,身临诗酒文化场景。此外,街区还以诗酒文化为主题推出了《此处便是杏花村》《誉满海外》《诗酒杏花梦》《万家灯火》4场沉浸式演出,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古街古韵。
      据了解,为迎合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我省还将在打造多元产品体系、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上发力。其中,在提升景区品质上,在全省布局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不断培育康养新业态。在发展模式上,实践“核心景区+外围度假”路径,引入多元业态相互支撑,极大丰富游客体验。在线路开发上,由传统的景点串联模式,逐步向涵盖景、线、食、宿、货、价、演、非遗等诸多元素的攻略线路升级,增强旅游线路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
      省文旅厅副厅长李贵表示,如今,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我省各地都在下功夫打造“宜居宜留、宜游宜闲,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省文旅业深度融合,也将进一步吸引各地游客走进山西,“慢下来”“住下来”也将成为更多人青睐的旅游方式。

    本报记者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2期

    • 第2023-10-21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8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6期

    • 第2023-10-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