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特别报道

阳城县:“共话茱萸”绘就乡村振兴新愿景

  •   茱萸万山红,香飘振兴路。深秋时节,笔者行走在太行山深处的阳城县蟒河镇,只见房前屋后、山间林中的42万余株山茱萸树浓荫绵延,棵棵树上硕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尽情生长的山茱萸,为太行山的秋色披上了红色的霓裳,点缀着蟒河镇沿线的沟沟壑壑。
      唐代诗人王维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茱萸成了重阳节绝对的文化符号。
      重阳时节,正是山茱萸成熟之际,萸果成色最好,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景象。山茱萸基地分布在阳城中南部6个乡镇,呈长廊形,号称“阳城红百里长廊”,主产区蟒河镇素称“山萸之乡”。这里的山茱萸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其药性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尤其是马钱苷、熊果酸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2.2倍,居全国第一,属山茱萸之上品。
      作为中药材,茱萸有哪些品种?它的道地产地在哪里?作为一种乡愁记忆、一个文化载体,时至今日,它又有怎样的发展?
      阳城,又将怎样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重新审视和挖掘茱萸的品牌力量和文化力量?

    登高思贤 共话茱萸文化新魅力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首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古人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之时的一抹乡愁与无限牵挂。重阳时节“遍插茱萸少一人”流露的深情,吸引着诸多游客来到这个与茱萸有着无限情结的北方村镇,共赴一场乡愁记忆的“星辰大海”。
      “重阳逢阳城,登高思古贤。遍地秋风是故人,茱萸何处不相逢……”10月22日,在宣传片《九月茱萸红》和《妙笔茱萸》中,阳城县“重阳时节话茱萸”主题文化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阳城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太行山水精华之地。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汤祷雨、嫘祖养蚕、愚公移山等美丽传说代代相传,析城山远古文化、商汤文化、古堡文化绚丽多彩,2名宰相、4名尚书、123名进士青史留名,27座古堡、633处古民居星罗棋布。
      这里气候宜人、满目皆景,地处北纬35度黄金宜居带,森林覆盖率46.7%,年平均气温11.7℃,负氧离子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2.1万个,旅游舒适期长达7个月,已成功打造1个5A、4个4A、8个3A级旅游景区,3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这里是全国四大茱萸产地之一和北方唯一的茱萸原产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产出的茱萸素有“阳城红”“华萸”的美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
      登高望远,将乡愁远扬;共话茱萸,将情愫染香。今年,阳城“重阳时节话茱萸”主题文化系列活动,以主会场+10个分会场模式进行,设置有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摄影、短视频征集以及采风创作、启动仪式、文艺演出、徒步登高、参观茱萸博物馆、书画摄影展览、诗词笔会、小吃荟萃、农副产品展销、重阳时节话茱萸央视网抖音号直播、书法现场书写、绘画现场创作、书法绘画座谈会、文化人士座谈会。
      书画摄影展可以说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新建成的茱萸博物馆展厅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由国家、省市县各级书画、摄影名家所创作的作品,陈列在两层楼内,琳琅满目,散发着浓浓的翰墨之香。馆外茱萸诗词笔会共读共享,悦心悦众;馆内国家、省市县各级书画摄影名家佳作荟萃,观者云集,128幅美术作品、137幅书法作品、156首诗词、223篇散文、105摄影作品、113个短视频作品,呈现出一派“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的景象。
      同时,在蟒河、董封、河北、东冶、横河5个乡镇同步举行的职工徒步登高活动,再续传统的重阳登高习俗,给今年的重阳节带来别样的韵味。2000多名徒步爱好者沿着不同的线路,徜徉在绿水青山间,欣赏着“树树皆秋色,山山满茱红”的景色,吟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感悟跨越千年的情思,对茱萸所承载的浓浓乡愁、绵绵诗意有了切身的体验。
      此外,活动现场还汇聚了当地的美食小吃、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如潮的人群,鼎沸的烟火,把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
      悠悠岁月,岁岁重阳。在一系列文化活动中,所有的思念,正乘着秋风,伴着秋月,化作忙碌的脚步,跨越时空,轻轻踩踏在诗佛王维走过的山路之上。

    积蓄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新力量

      岁月不早不晚,秋日恰似春朝。穿梭于蟒河镇各乡村,目之所及皆是火红的山楂、金黄的玉米……春华秋实,北方特色的晒秋扮靓一个个多彩乡村。
      在所有秋色中,有一抹色彩来自漫山遍野的“茱萸红”。道路旁、清泉边、土丘上、河道旁,还有院落四周,处处可见颗颗如红玛瑙般的山茱萸。
      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覆盖率高的绿色植被,独特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小气候带……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阴凉、湿润、背风的山茱萸生长小环境。据《阳城县志》记载,蟒河山茱萸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元代至元18年,据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现在蟒河镇所辖蟒河村、上桑林村、下桑林村、泥河村等村遍布着茱萸树。阳城县成为我国秦岭以北山茱萸最大产区,也是北方唯一原产区,系全国四大山茱萸种植基地之一。
      走在蟒河、桑林、泥河等村的田边地头,百年以上的老树随处可见。在蟒河村洪水庄西边南坪地就有一棵特大山茱萸树,树龄500多年,树高8.6米、茎围1.9米,东西冠幅13.5米、南北冠幅13.6米、树冠面积约94.5平方米。此树为全国之冠,被誉为当代“中国山茱萸王”,年产山茱萸鲜果最高可达250多公斤。
      经过检验,阳城山茱萸颜色深红、质量上乘,化学有效成分含量高,尤其是苷马钱素、熊果酸含量全国第一,属山茱萸之上品。
      “久服可黑发悦颜”“明目强身延年”……在《本草纲目》中,列山茱萸为滋补上品。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生产中,均以山茱萸为主药,而山茱萸的根、茎、叶、花、种子同样有药用价值。
      如今,蟒河镇山茱萸种植面积约1.4万亩、42万余株,年可采摘鲜果约2500吨。全镇现有中药材合作社8家,山茱萸初加工厂房13家,从事采摘、加工人数5000余人。茱萸产业年销售总收入达3000余万元,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
      医疗典籍中的山茱萸、古老的茱萸树王、村前坡后的漫山红果,赋予了阳城茱萸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也给了阳城重新审视、挖掘其在新时代赋予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今天,我们遍撒英雄帖、广招文化人,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名家大师齐聚阳城,就是要为大家搭建一个展示才情、抒发豪情、互动交流的平台,借助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弘扬重阳文化、叫响茱萸品牌,通过文化赋能、宣传引领、产业带动,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重阳时节话茱萸”主题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致辞中,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高喜全发出的真情邀约,诚意满满,触动人心。

    聚焦发展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山相连、云环绕、茱萸点缀山间;山氤氲、云氤氲、茱萸氤氲。在蟒河镇下桑林村与泥河村交界处,踏着产业观光生态廊道拾阶而上,目之所及一汪碧绿剔透的河水,层林尽染的山脉,白墙青瓦的民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与阳蟒高速在此邂逅,山峰上“茱萸湾”三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放眼远眺,美丽的高山峡谷中,一座座高脚杯状、蜂窝状等现代几何式民宿林立其间,颇具科技感的现代民宿建筑与原始生态森林彼此碰撞,相互辉映,形成强烈的对比又融为一体,化作一处独特的风景。今年5月,携程度假农庄·太行蜜境联营店正式投入运营,助力乡村旅游。游客们于山谷间,与自然相拥,赏日月星辰,回归静谧生活。
      围绕做大做强茱萸产业,聚焦茱萸文化、种植生产、开发加工、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条,阳城引进了福南春等龙头企业,坚持科技赋能、品牌驱动、文化引领,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全力推动茱萸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茱萸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经济新动能,助推乡村振兴。
      “东篱黄菊任花开,浅酌茱萸酒一杯。”茱萸酒不仅存在于古诗中,在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区,陈列的茱萸酒、茱萸原浆、茱萸口服液、茱萸蜜、茱萸面膜等多种茱萸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公司已建成山茱萸博物馆以及加工、研发、仓储、展示、直播基地,在太原组建了60余人的研发团队,目前已成功研发山茱萸原浆、茱萸饼干、茱萸酒、茱萸蜜、茱萸日化等多种产品。”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婷婷介绍说,“公司将以文化引领产业,以品牌加持产品,在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依据蟒河景区的康养旅游资源和“中国茱萸湾”地域品牌优势,近年来,阳城县高度关注山茱萸产业发展,把蟒河山茱萸作为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深挖医药文化精髓,促进山茱萸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蟒河山茱萸成为一个特色产业、一个文化品牌,以产业特色和文化品牌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让“山茱萸”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产业”。
      “九月九,是重阳,秋日晴,山风清。”一抹乡愁,无限牵挂。从昔日王维笔下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如今“满地茱萸是故乡”,山茱萸的千种美,正在以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在阳城逐一呈现。(暴丽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2期

    • 第2023-10-21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