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监测企业碳账户 金融支持有依据

——人行山西省分行在长治探索高碳经济型地区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之路

  我省作为资源型经济省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责任重大。2021年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选取长治市作为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地区,立足高碳经济实际,按照“建立名录库、分类分层监测、交叉校核数据、核算企业碳账户、推动碳账户应用”五步走,扎实开展企业碳账户监测,摸清区域碳排放底数,深化碳账户应用,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精准支持企业安全降碳,以企业碳账户监测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高碳经济型地区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之路。

企业碳账户监测体系日趋完善

  什么是企业碳账户?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碳排量存储的账户,包含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评价等环节,是金融机构试水碳交易的衍生产品。
  长治市作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之一,企业碳账户是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精准支持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项目已构建了涵盖电力、钢铁、有色、石化等八大重点碳排放行业及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503户规上企业的碳账户监测体系,碳排放量占当地全社会总碳排放量的75%。此外,人行长治中心支行加强与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统计局、能源局等部门统筹协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治市企业碳账户数据采集与校核工作的通知》,扎实推进基础数据的分类分层采集和交叉校核工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2015年印发的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科学核算企业碳账户监测指标,为政府了解碳排放实际、银行对接金融服务、企业碳排放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企业扫码放贷逐步成为现实

  企业为何要建立碳账户?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企业碳账户的设立,使我们能够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进一步强化技术升级,减少碳排放量,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自身持续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的协调统一。”
  作为碳账户监测试点企业,山西京潞新能源有限公司连续多个季度被赋予碳排放深绿码。2022年1月,该企业上马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实施后,每年节约标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万吨。
  2022年6月,该项目开工时,企业面临较大资金缺口。工商银行长治市分行参考企业碳账户赋码结果,开辟绿色通道,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为其提供近6000万元的贷款支持。
  通过为企业开设碳账户,综合考虑企业碳排放浮动幅度、未来碳排放趋势、碳减排效果等,255家企业被赋予不同颜色标志的碳排放标识码,及时向金融机构共享碳账户监测结果及标识码。结合长治市气候投融资工作,积极探索推进“碳账户+”支持模式,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碳征信、金融服务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资金需求,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上做“加法”。今年7月末,全省首份碳信用报告投入使用;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气候投融资相关项目11.1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向71户绿码企业发放贷款39.7亿元。

企业安全降碳意识逐步增强

  重点企业安全降碳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试点过程中,企业通过参与碳账户监测,定期报送相关监测数据,有效核算碳排放指标,在持续跟踪自身能耗、生产工艺等环节碳足迹的同时,主动向行业标杆看齐,分析比较碳排放情况,合理选择安全降碳方式,为确定降碳重点及低碳转型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308户企业建立了碳排放数据监测机制,及时统计、报送碳排放基础数据;40户企业能够自主、科学核算碳排放。此外,基于企业碳账户监测指标,构建了重点企业、主要行业、金融机构三位一体的风险识别防范机制。动态监测企业碳排放情况,筛选出前50户重点关注企业;持续跟踪19个行业碳排放及信贷情况,明确了电力、钢铁、水泥、煤炭4个重点关注行业;深入分析金融机构信贷碳排放强度,对信贷碳排放强度较高的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行重点监测,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审慎管理,有效识别防范绿色低碳转型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本报记者李若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02期

  • 第2023-12-01期

  • 第2023-11-30期

  • 第2023-11-29期

  • 第2023-11-28期

  • 第2023-11-27期

  • 第2023-11-26期

  • 第2023-11-25期

  • 第2023-11-24期

  • 第2023-1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