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临县阳宇会村看到,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在香菇种植大棚内,菌棒上一朵朵饱满圆润的香菇长势喜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荣说:“安装智能监测后,大棚中的温度和湿度用手机APP就能监测查看,香菇品质提高了,销量也日渐提升。”
打造“数字乡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既是抓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创新探索。“数字+”运用于乡村治理,可以解锁哪些新场景?“数字乡村”会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阳宇会村在“数字乡村”方面的探索让人眼前一亮。
阳宇会村利用“数字+产业”实施现代农业,用AR智能系统对全村的产业矩阵进行实时监测,成立了千安、玉禾、星晨3个种养合作社,利用村内水浇地,建设蔬菜大棚17个,种植西红柿、豆角等蔬菜。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效应,该村在快手等直播平台开通了“香菇羊妹”账号,利用直播带货将村内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提高了蔬菜、瓜果、枣木香菇的知名度。
目前,“数字生活”已经融入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王巧玲说:“我手上的健康手表,可以监测心率、血压等情况,并能进行预警,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还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我的定位。村委会还给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50户独居老人配备了无线语音通话紧急按钮,一旦有紧急情况,村干部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阳宇会村结合基层实际,不断探索智能化服务系统,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和智慧大喇叭为该村增添了许多现代气息。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套网格化智能管理平台连接着摄像头和大喇叭,让村干部有了“数字帮手”。微信群成为百姓的“呼叫器”,百姓群中呼,干部群中应;村内公园WIFI全覆盖,满足群众互联网需求;通过室外LED显示屏,进行村务公开、政策宣传、文化作品展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村民建立健康小屋,配备了测血压、血糖和心电检测的设备,定期为老年人进行检测,并把检测数据进行备案,真正让“数字乡村”赋能该村治理。
张荣荣介绍:“实施‘数字+党建’以来,阳宇会村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借助云端视频会议平台,开会不受空间地域的影响,确保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党员可通过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平台及时学习党的重要理论成果,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党建体系。数字党建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阳宇会村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阳宇会村去年被确定为吕梁市市级‘数字乡村’示范村,‘数字乡村’让村民们过上了更加便利的生活。阳宇会村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继续坚持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薛瑞芳说。
本报记者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