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阳城东关社区乡村记忆馆: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

  本报晋城讯 进入阳城县凤城镇东关社区乡村记忆馆,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馆内陈列着耕锄、犁、耙等农具,墙上展示着大小不一的老式木杆秤,梁上悬挂着各种奇异的铃铛、汽灯等,还陈列有铁茶壶、铁碗、篮子、马灯等传统生活用具,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生活轨迹,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曾经的岁月,唤起了大家浓浓的乡愁。
  该馆是一家非赢利民办公益性文化场馆,由退休职工陈东阳在家中创办。藏品是他历经10年,足迹遍布阳城、沁水两县近500个村庄走访回收而来。馆内展出不同时期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等老物件1万余件。这些老物件五花八门,大到织布机、纺花车、石磨,小到煤油灯、调料罐、碗、碟等,每一件展出的老物件,几乎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故事,背后蕴藏的是乡村的文化史、文明史、发展史,是乡村历史的见证,唤醒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记忆。
  自2022年4月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在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关社区乡村记忆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不断完善陈展内容,丰富陈展形式,创新陈展活动,先后举办了“我和我的家乡——寻根活动”“记忆馆里看变化”“乡村文化记忆·我的梦——青少年特别活动”等多场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体验。
  “我们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在纺线织布、在石碾子上磨出了黄灿灿的小米、在煤油灯下读书等等辛勤劳作的场面,先辈们的勤奋生活态度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刻苦学习。”东关小学五年级学生吴煜馨在参加完“文化记忆·精神传承”活动后写下这感人至深的感想。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走进这里,对这部记载乡村历史的立体“史书”进行阅读,通过触摸和审视馆内陈列的儿时用过、见过的老旧物件,感受农耕文化深厚的底蕴,重温乡村从岁月深处走来时留下的深刻足迹。
  让乡村记忆馆“活起来”,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人们守住记忆,留住乡愁,引发人们对阳城这座县城和农村的情感共鸣。“小切口反映大变迁,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也成为老物件活化利用的典范。”
  目前,东关社区乡村记忆馆每天前来参观和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让群众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为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核,成为阳城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陈来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 第2023-12-30期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7期

  • 第2023-12-26期

  • 第2023-12-25期

  • 第2023-12-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