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2024年,山西各地经济工作这样干】大同:加快构建全方位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开工!开工!
  1月5日,在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现场,挖掘机轰隆争鸣,大型土方运载车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浑源县,伴随35千伏母线、主变压器、10千伏母线完成冲击合闸,山西浑源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供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岁序更易、华章日新。眼下的塞北大地,处处洋溢着干劲十足的氛围。1月14日,大同市召开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提出了大同实现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对大同市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再部署。
  “四步走”“四大赛道”成为这次会议的亮点、热点、关键点。

找准“四步走”目标,在转型发展中破浪前行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转型发展已经起势,转型动能正加速集聚。一年来大同市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实践证明,转型之于大同,各方面比较优势具备,对此该市基于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分析,市委提出的“四步走”战略目标正切合大同脉搏。
  第一步,到2024年底,全市非煤工业产值占比超过煤炭,转型取得突破;第二步,到2027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煤炭,转型初见成效;第三步,到2030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1.8%,煤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38.2%,也就是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或超过黄金分割点,基本实现转型,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第四步,到2035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0%,煤炭工业增加值占比低于20%,全面完成转型。
  “去年,我市大力实施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成功引进宁德时代、星云电子等一批头部企业,电动重卡、光伏新技术、充电桩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制造产业提振升级。此次会议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方向、鼓舞了信心、提供了遵循。”谈及参会感受,大同市工信局局长曹旭表示。
  积能蓄力,才能爬坡过坎;乘势扬帆,方能破浪前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第一步目标的实现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大同市明确今年经济工作要聚焦实现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锚定“八型八地”定位,聚焦“八链合作”路径,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健全完善“15886”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

深耕“四大赛道”,构建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把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好,关键在行动,关键靠实干。
  而大同市实现全方位转型发展,核心在产业转型。为此,该市将深耕“四大赛道”,加快构建全方位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赛道。构建高速飞车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试验线和产业园建设,牵引上下游相关产业落地发展。打造前沿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半导体新材料、石墨、玄武岩等有特色优势的新材料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改造提升步伐,积极承接先进技术,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产业链条。
  二是深耕能源赛道。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稳住煤炭基石,优化电力结构,推进“风光火储”和“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布局储能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新技术,加快发展地热、绿氢等其他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医药、大数据、大宗固废利用和再生等用能产业,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三是深耕农业赛道。抓好稳粮保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实现稳面积、提单产。打造产业集群,狠抓“6+2”农业产业布局,推动设施农业上档升级、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渔业走高品质之路、林下经济多业态融合、黄花产业做强做优、黄芪产业联动发展,发展以大同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预制菜,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守住绿色化底线,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四是深耕文旅消费赛道。聚焦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目标,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强景区打造,提升服务水平,抓好业态布局,做好“文旅+”文章,塑造“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文旅品牌。
  “过去一年,全市文旅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这个总目标,扛牢‘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重大使命,在文旅消费新赛道上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牛志刚说。

狠抓贯彻落实,书写高质量发展满意答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目标明确,任务更是具体。
  会议在具体安排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聚焦六个方面抓好落实。
  要聚焦三次产业和三大需求抓落实,坚持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三大需求同向拉动,推动一产扩体增量、二产转型升级、三产提质增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用好抓项目“四全工作法”,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有优势的外贸,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要聚焦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抓落实,持续深耕“四大赛道”,坚持数智赋能、能源助力、创新引领,统筹发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聚焦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抓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要聚焦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抓落实,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加快融入京津冀步伐,加强开放通道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要聚焦民生保障和风险防范抓落实,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重提升公共服务,不断增进生态福祉,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风险防范化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着力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要聚焦责任压实和机制创新抓落实,坚持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做到任务分解清单化、指挥调度高效化、考核奖惩机制化,有效凝聚工作合力,着力保障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会上,大家围绕今年经济工作安排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表示,将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翁剑 实习记者仝雄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9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4期

  • 第2024-01-13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