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凝心聚力谋发展 履职尽责献良策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摘编

  

李剑英委员代表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发言:
搭建服务平台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全省民营企业信心倍增。但对标国内先进省份、发达地区,我省民营经济还存在市场活力不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高等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此建议:
  搭建要素保障平台,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开展覆盖更多民营企业的用工服务、金融服务活动,深入实施“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持续推动“金融创新服务民企行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用人难、融资难问题。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聚焦数字产业发展,实施民企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探索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新模式,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组建重点项目评估专家组,对重点项目发展前景、重点产业未来趋势等进行专业化评估,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决策。
  搭建政企对接平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完善常态化政企对接机制,实施“政策惠企纾困”行动,精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开展经营主体评价营商环境工作,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持续抓好常态化入企服务工作,深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建立健全“政企直通车”机制,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搭建权益保护平台,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拓展多元化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发挥好检察联络室、三级商会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万所联万会”等服务机制作用,推动构建工商联系统上下联通、公检法司协作联动、社会资源有机联合的法律服务体系。
  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继续巩固向民间资本常态化推介项目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廖建委员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
拓展算力算网优势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基建,我省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第7,基础算网优势较为明显。但在发挥算网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建议:
  构建“大—小—微”循环新格局,筑牢算网基础底座。我省应充分发挥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和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加快提升算力网络密度和传输速度,构建“大—小—微”循环新格局。强化地市级多主体算力互通,实现地市微循环;推动全省数据中心就近接入低时延运力网,形成省内小循环;推进我省大算力节点一跳直达全国枢纽节点,形成融入全国算力一体化的大循环。
  打造“晋算”品牌,加快推动“东数晋算”。充分利用算力规模和网络传输距离优势,建设算力推广交易中心,打造“晋算”品牌,实现算力提供方和使用方之间的便捷交易,扩大“东数西算”的区域影响力。开展“东数晋算”“东数晋存”“东数晋渲”行动,帮助我省企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京津冀产业外溢的算力需求,促进省内算力资源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完善配套政策,牵引传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5G、算网底座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布局智算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支持驻晋央企、互联网企业建设智算中心,积极引入产业龙头和新兴企业,大力招募智算人才队伍,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重点针对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的问题,建立细分行业的服务商资源池,打造产业转型样板间,推行企业首席信息官、数智化转型顾问等制度,为我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指导。

贺天平委员代表民进山西省委会发言:
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
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要素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以山西交易集团等为代表的部分省级交易平台,成交规模连续多年在全国稳居前10。但我省技术要素市场化交易领域仍存在技术要素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技术要素的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功能。为此建议:
  完善科技成果配置机制,增加技术要素优质供给。以我省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引领,公开征集技术难题,企业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协同攻关体系,深化我省高校、科研机构“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
  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技术要素价值化。在4所省属高校试点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允许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健全协议定价等多元化科技成果市场交易定价模式,促进技术要素交易。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推进技术要素深度融合。通过高校和科研院所自筹或公共财政支持等方式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搭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鸿沟的桥梁。出台政策,探索实施以“先投后股”的方式支持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即先期以投资科技项目的方式支持实验室科技成果“二次开发”,后期市场化融资阶段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份,最后国有股份按“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助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优化技术要素市场生态。严格实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完善山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山西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仲裁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优化山西技术要素市场生态。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王佳整理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24期

  • 第2024-01-23期

  • 第2024-01-22期

  • 第2024-01-21期

  • 第2024-01-20期

  • 第2024-01-19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