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当太原市大街小巷的一盏盏花灯亮起时,年味一下子就浓了。
花灯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在中国花灯市场上,素有“南自贡、北横渠”的说法。
近日,记者走进尖草坪区横渠村看到,横渠村各个花灯厂的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花灯。
在该村庆丰祥花灯厂门口,记者看到有两位工人正在裱糊花灯,“这是一个长达5米的花灯底座,裱糊好之后,我们会把别的零部件拿来进行组装固定。”一位工人向记者介绍说,“最近订单太多了,我们需要同时制作好几个花灯,厂子里一时放不下,我们就搬出来裱糊了。”
该花灯厂院内有好几个厂房,有焊接房、裱糊房、仓库等。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尚未缠绕串灯的花灯结构架,仓库里放满了做工精良的花灯,正等着被装车运往各地。
据记者了解,花灯制作耗时长且工艺复杂,设计师设计好图纸,需要传给工厂,并和焊接师傅沟通尺寸等细节。花灯制作首先是结构焊接,焊接好结构之后进行串灯缠挂,再送到裱糊房裱糊,最后组装固定送往目的地。若遇到尺寸较大的花灯,则需要分段运输并在现场组装固定。从设计到安装测试,每一步都离不开匠人灵巧的双手。最关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时刻与工人师傅沟通,确保花灯“绽放”。
记者采访时,工人们正在制作一款长达20米的龙形花灯。正在焊接龙身的师傅说:“今年是龙年,龙形花灯订单最多。但龙形花灯制作工艺很复杂,比如这款20米长的龙形花灯,需要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进行制作。光焊接龙头结构这部分,我一个人5天才能完成。”
“这个龙头,我们两个人需要花费近3天时间才能裱糊完成。”正在裱糊龙头的阿姨告诉记者,“我们从9月份就开始工作,春节前这一个月是最忙的,有时候会加班到晚上10点左右。”
花灯厂所有师傅们一刻不敢停歇,只为按时将花灯送到客户身边,让花灯准时在春节期间点亮。
据了解,横渠村是远近闻名的“花灯艺术之乡”,也是太原市特色民间文化品牌村之一。2023年,横渠花灯入选了尖草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该村花灯制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从传统的竹皮、纸糊灯发展到了铁系、绸布灯等各种材质的花灯,所制作的花灯在太原市花灯市场广受欢迎,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久而久之,村里做花灯的村民越来越多,花灯一跃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目前,该村大致有16家花灯厂,其中大约有10家常年订单不断,他们制作的花灯不仅在省内市场深受欢迎,还销售到了周边省份,甚至远销国外,不仅给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横渠花灯在传承中不断变革和创新,其制作工艺、销售渠道都在不断改变,逐步发展为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新型花灯。
本报实习记者韩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