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新闻

【中央媒体关注山西】山西太谷:念好“农、高、科”三字经 走出“特”“优”农业发展新路

  种子科技填补国内多处空白、有机旱稻开北方先河、玻璃温室番茄种植亚洲单体最大……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一批“特”“优”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太谷区在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达33万亩,6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和年产30万吨畜产品让太谷区烙上了深深的农业烙印,如何让农业发展成富民产业,技术赋能、科技创新是关键。
  春节假期尚未结束,在太谷区的山西太谷德丰种业有限公司的育种大棚内,工作人员早已在一片形状各异的南瓜地里忙碌。“我们现在的发力方向是菜用型南瓜,产量突破是关键。现在已经发现了一株全雌系的材料,如果应用到杂交南瓜种当中,产量会迎来一个大突破。”山西太谷德丰种业有限公司经理史静楠说。
  从单一品种到杂交品种,再到几百种畅销品种,甚至出口国外,德丰种业用传统育种技术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先后培育成功了多个种植效果远超国外水平的南瓜、西葫芦种子。
  种子的发展是太谷区农业突破的一个真实写照。通过科技驱动,太谷区不断寻求农业发展高位突破。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破解蔬菜、生猪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位于太谷区的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内,品种选育中心、试验生产基地、推广交易平台、种质资源储备库等相关配套设施极大提高种业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通过科技引领设施装备提升,太谷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44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4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6%以上。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耕种防收基本机械化。
  在太谷区闫村,一个个高大明亮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村民进出大棚异常忙碌。“正是春节假期,需求旺盛,我们的蔬菜销售火热。”闫村村委会主任成小五说。
  从大田种植到普通拱棚,再到如今的设施大棚,通过设施装备的提升,闫村的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老百姓靠着不断发展的科技,从土地中获取的收益越来越高。“每棚纯利润达到10万元,有的村民一户种了5个大棚。”成小五说。
  目前,太谷区已经布局了巨鑫蔬菜现代化科技园区等8大示范基地,设施蔬菜重点开展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二氧化碳施肥等技术装备集成应用;生猪养殖推广家庭牧场模式,采用先进的全基因组选种、母猪大批次生产、无抗低排预消化健康养殖等技术体系。
  “我们已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功能食品加工园并投入运营,建设3000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开展玉米、高粱、谷子、旱稻等良种良法培育、农机农艺示范,带动全市建成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9.6万亩,辐射全省各类基地建设70余个,‘特’‘优’发展势头更猛了。”太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刚说。(新华社太原2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26期

  • 第2024-02-25期

  • 第2024-02-24期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 第2024-02-20期

  • 第2024-02-19期

  • 第2024-02-09期

  • 第2024-0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