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我的车子充电充得好好的,就冒起小火苗,插座也烧黑了,这是咋回事?”省城市民孙女士焦急万分地来到省城某修车摊询问。
修车师傅检修时发现,造成这次意外的“元凶”,是车上拼装的锂电池。原来孙女士因家离单位远,为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骑行速度,私自给电动自行车多加了两块电池。
记者了解到,在实际消费中,除了卖电动自行车,更换新电池或是改装其他种类电池已经成为部分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的主营业务。
“电池焊接和塑封工艺都很粗糙,安全隐患很大!”修车师傅告诉记者,孙女士新加的两块电池质量不合格,并且电池导线上应有的保险装置被“省略”了,电池保护板也存在安全漏洞。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另有数据显示,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电池故障是重灾区。
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使用相关产品、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电动自行车相关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要选择正规厂家的电动自行车和充电器,使用中禁止私自改动电气线路、私自更换大容量电池、拆除限速装置,要特别注重对电动自行车的电线、电路等方面的检查,电池、线路老化要及时更换;尽量选择在白天充电,充电时间不宜过长,不要乱拉乱接电线、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要停放在安全地点,最好放在小区集中停放点及充电场所,不要停放在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更不要停放在室内或者易燃易爆物品周围。
本报实习记者宋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