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海外仓……近年来,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外贸重要的稳定力量,同时也对跨境金融服务提出差异化需求。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为更好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各银行强化政策引导,加大信贷投入,加速产品与服务创新。
作为服务外贸发展的主力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作为重点支持对象。“进出口银行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贷款余额近2年增长超5倍。仅在2023年,就有超130个项目获有力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说,“与传统贸易相比,外贸新业态市场主体更多元、交易方式更灵活,对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有着更大的创新需求。”
为加强政策引导和契合外贸新业态金融需求,进出口银行研究跨境电商发展经营特点专门出台支持其发展的工作方案,还以海外仓为重点探索优化金融服务模式,为建仓、管仓、用仓、物流等全产业链不同参与主体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
吴富林表示:“新业态企业资金需求频次高、数额小,轻资产运营模式难以满足银行抵质押要求。需要充分借助资金流、货物流等非财务信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从而降低金融机构贷款对抵押物的依赖,以科技赋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进出口银行围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小微外贸企业出口的特定场景,创新推出的“贸赢贷”融资产品就体现了以上特点。在这一模式下,进出口银行与相关机构合作,以真实出口数据及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打造形成线上化、智能化的融资产品,解决了缺乏抵押物和信息不对称难题。
外贸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对银行跨境结算服务支持提出了迫切诉求。具有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优势的中国银行,近年来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23年,中行跨境电商结算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近120%,居于同业领先地位。”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小丽说。
在她看来,外贸新业态“小额高频海量”的特点突出,跨境结算模式迥异于传统外贸。“这需要银行创新产品与服务,以契合其结算、融资需求,并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
据介绍,中国银行在跨境电商结算领域创新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系列产品,可对接境内外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等不同场景,相较传统跨境结算业务,支持批量化、线上化结算,有效满足跨境电商的批量实时结算需求。贸易背景核实方面,中行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部署一系列参数化模型,充分应用各方结构化数据不断筛查预警可疑交易。
近年来,我国海外仓等跨境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在服务海外仓方面,截至目前,中行已与全国130余家海外仓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客户关系,为其提供全球账户、跨境资金结算、经营租赁保函、跨境资金池等综合金融服务。”王小丽说。
除了政策性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也在外贸新业态领域持续发力。
据了解,兴业银行在总行挂牌成立了国际业务部,统筹整合资源,强化对外贸新业态的专业服务、金融支持。在外贸新业态聚集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分行也设立国际业务部,靠前服务。
兴业银行副行长曾晓阳介绍:“近几年来,兴业银行累计服务外贸新业态客户1万余户。2023年,为外贸新业态客户办理跨境结算859.96亿元人民币。”在产品创新方面,兴业银行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场景切入点,创新推出“小微企业跨境融资”出口线上融资产品,满足外贸新业态客户线上化、高效化和普惠化的融资需求。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下一步,各银行还将持续完善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综合来看,各银行将主要在提高信贷需求匹配度、促进服务精细化、创新普惠线上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提升境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更好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