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培育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向“新”突破 以“技”制胜

——我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纪略

  •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作物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黄花菜新品种培育情况。本报实习记者刘迎春摄

  •   春和景明,三晋大地万象“耕”新。
      智慧农机的轰鸣声、景色宜人的黄花地、田间地头的新农人……不断在沃野田畴间注入新力量,播下新希望。
      发展乡村产业,终极目标是让“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产业振兴图景呈现在广大农民群众眼前。对乡村产业来说,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是推动产业振兴的澎湃动力。发展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我省在不断探索,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思想抢抓机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萱草忘忧,乐为食之。”大同黄花菜种植历史悠久,但过去很少有人将致富的希望寄托在黄花菜上。曾经粗放式的传统种植方式,让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的云州区难以承载大面积黄花菜的种植。
      如今,通过多学科、多种类、多维度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万亩有机黄花带着希望绽放在三晋大地的春风里。
      4月20日,记者走进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首先看到的是一套套监测系统。工作人员杨师傅介绍:“这些系统可以精准感知黄花菜的生长环境、发育趋势等,合理调整黄花菜生长小环境,达到生产管控优化、节本增效的目标。”记者还注意到,身旁的工作人员时不时地看手机,原来他的手机上装着一款智慧农业监测系统APP,黄花地块的土壤湿度、气候数据等信息在APP上一目了然。
      大同黄花菜告别了传统种植方式,逐步迎来了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现代化、智慧化的种植方式。
      据了解,目前,大同市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占全国的1/4,黄花产业总产值达到40多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这背后是科技创新的支撑,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新质生产力之“新”的体现。
      为推进我省特色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农业大学甘薯研究团队积极探索和推广优质甘薯品种脱毒快繁技术,把新品种、新技术从实验室应用推广到生产实践。
      “我们项目组研究的甘薯脱毒快繁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甘薯生产因病毒病造成的种性退化、产量品级降低等问题。”近日,在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水头试验基地,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副书记李江辉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项目组研发的甘薯脱毒快繁技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项目技术推广以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水头试验基地为核心,广泛带动周边地区开展健康种苗繁育。水头试验基地的高标准育苗温室主要用于甘薯新品种育苗展示、大田苗繁育和脱毒种薯高畦滴灌育苗示范。育苗棚内安装有自动化加温器、水帘降温器、自动化喷灌、自动化调控遮阴等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提高了育苗效率,节省了劳动力。
      通过项目组的示范带动,示范基地全部应用健康种苗,同时在我省中部、南部地区开展健康种苗规模化推广示范应用5000余亩。
      为进一步推动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山西农业大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专用型甘薯增产提质关键技术示范”立项实施。该项目针对我省在甘薯特优发展路上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进行科研示范推广工作。这将是新质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又一实践。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省正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不断开辟农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报实习记者刘迎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4-25期

    • 第2024-04-24期

    • 第2024-04-23期

    • 第2024-04-22期

    • 第2024-04-21期

    • 第2024-04-20期

    • 第2024-04-19期

    • 第2024-04-18期

    • 第2024-04-17期

    • 第2024-04-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